【野猪嚟喇‧有片】野猪吃光全田番薯 农夫无抱怨:都系揾食啫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刚过去的8号风球加连日大雨,新界不少农田遭水淹,部份作物敌不过大水。菜园农业先锋田农夫冯汝竹,除赶紧向渔护署报灾申领微薄津贴外,没有怨天怨地。

同样地,野猪一家大细“造访”她的农田,吃光番薯、拉倒蕉树甘蔗,竹姐也没点半抱怨,还打趣地道:“牠懂得上树,一定是猪乸。今年春天野猪迟了来田,我反倒挂住牠们。野猪有个你猜不到的优点。”

原来竹姐的种田方法叫“慈心有机”。即是什么?听听竹姐和野猪、木棉树和萤火虫的小故事,便知道答案。

“慈心即系咩?即系叫我懒惰点,不要喷洒农药、除草剂,其他动植物都可以生存了。”竹姐笑说她对慈心的简单理解。(陈嘉元摄)

千呎田被吃光

竹姐原是菜园村居民,高铁兴建令她要另觅农地种田。从前菜园村旁边有河,野猪过不到河也没有藏身之所,2011年夏天竹姐开始在八乡清潭耕种,到了秋天便遇上了野猪。

“我没有亲眼见到野猪,但凭住田里的脚印认出是野猪。脚印大大小小证明不只一只,应该是一家大细。牠们先是吃番薯叶,每日吃一点,最终一个月后吃光千呎的番薯叶和番薯。”竹姐似是说着爱捣蛋的小朋友故事。

明明看着收成在即,难道半点生气也没有?“正想着收成时的赚钱计划,一下子没有了,拍档非常愤怒,我不算太嬲。想想野猪,牠们不过是揾食啫。农务繁忙,又赶着送货,我也不记挂这事,反而令自己不在愤怒中纠缠打转。”

与竹姐块田毗连的“清潭地产”农庄,农友拍摄到野猪来访。竹姐看着短片笑道:“应该系佢喇!几大只呀。”

农务繁忙,又赶着送货,我也不记挂被野猪吃光番薯一事,反而令自己不在愤怒中纠缠打转。
竹姐(菜园农业先锋田农夫)
竹姐除去番薯田的野草。(陈嘉元摄)

无品 咬两啖就唔食

野猪最喜欢吃甜味农作物,番薯、大蕉、甘蔗、木薯、粟米、木瓜,都是牠们最爱。“不过牠吃得很无品德!每支粟米牠咬一口便丢弃,拉倒一整排甘蔗却只吃几口。”虽然本着慈悲对待动物,但竹姐却不许牠们浪费食物。“我没有马上再种植,野猪无其他食物可吃,唯有把倒在地上的作物通通吃下。”

种田维生始终需要生产,竹姐不想加装电网,怕伤到野猪和小朋友,她曾想过“另类”方法与野猪共生,如在田边放些猪糠或多种几行粟米、番薯任牠们吃。但这些方法都难以实行,于是唯有换别的方法。“在靠近山边的田种姜,野猪不喜欢吃姜,也不喜欢酸味和菊科植物,番茄、生菜等当造时牠们也不会乱掘。”

野猪也有优点

野猪不但没有令竹姐感到烦恼,竹姐更渐渐觉得牠们“可爱”。“其实猪好聪明,牠们能嗅到地下的番薯是否熟透才掘来吃,蕉熟了才摇树让蕉掉下来。牠们只是不懂人类的法律、文明,人们就觉得牠们蠢。”

今年春天野猪珊珊来迟,竹姐更记挂着牠们。“今年天气令番薯迟了收成,所以野猪也迟了来。前排牠们终于来了,就像提醒我转季了。牠们吃光了番薯叶,我便重新种过。新种的番薯叶生长得更快更好,20至30天就有收成,番薯叶嫩一点,客人又喜欢吃。有时不能只向钱看。”竹姐还笑说道野猪有个大优点,“牠们真的把土翻得很松软,方便种田。”

牠们吃光了番薯叶,我便重新种过。新种的番薯叶生长得更快更好,20至30天就有收成,番薯叶嫩一点,客人又喜欢吃。有时不能只向钱看。
竹姐
竹姐七年前留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高大的木棉树(右)。(陈嘉元摄)
木棉树养活松鼠,松鼠的牺牲也养活了凤头鹰,这就是木棉树上的生态链。(生态人黄志俊提供)

田间耸立的木棉树

竹姐不只对动物有情,对田里的“无用”植物也同样心存尊敬。初来开田时,田裹有一棵两三呎高的木棉树,拍档都叫竹姐将树砍了,以免遮挡阳光和抢走作物养份,竹姐却把树留下来了。“它能长得高过杂草,才有机会生长。它求生意志这么强,为何要砍掉它呢?”

转眼七年,木棉树已长得有两三层楼之高,每年二三月开花时都引来各种雀鸟、小动物吃花蜜、果实。

与竹姐块田毗连的“清潭地产”农田,生态人拍摄到萤火虫爆发的一瞬间。(生态作家马屎提供)

保护水源 复育萤火虫

除了保护动植物,竹姐还自觉有一份使命,便是保护当区水源。菜园农业先锋田位于河的上游,竹姐以溪水灌溉农作物。“我的田在上游,我以有机的方式种田,流走的水便不会污染河流,要是下游有人想以有机方式种田,也有干净的水用。”干净的水还孕育了各种的水生昆虫,更吸引生态人到来数昆虫。初时竹姐不明白这班人为什么留到这么夜,只觉他们奇怪。“他们说有萤火虫,我心想萤火虫不时都有一两只啦!有日我在田工作至入黑,一群又一群的萤火虫飞出来,多到像流星雨,好似仙境一样。”

我的田在上游,我以有机的方式种田,流走的水便不会污染河流,要是下游有人想以有机方式种田,也有干净的水用。
竹姐

三年田租的烦恼

动植物不叫竹姐烦恼,但农田的租约却曾令她一度头痛。初来租田,地主只肯先批租三年,往后再谈续租。种植需长远计划,三年时间太短了。那时刚好有朋友游说竹姐上佛学班,竹姐好奇便试试上堂。

“朋友说这是企业班,适合我学做生意。谁知课堂上只字不提如何做生意,却教我们要感恩。在堂上我听到一个故事,竟然为我解开烦恼。”故事是一位台湾老和尚和弟子的对答,正好又是关于农田的租约。弟子抱怨田租只有三年,不续约的话就会白费三年来的努力。

“这位上日下常老和尚便答到,只要我们努力耕种,土地也得到三年的保养呀。三年后的事,为何这刻便要烦恼?我听后豁然开朗!”竹姐大笑道。竹姐还在佛学班了解更多“慈心有机”的耕作精神。

+3

瓜蝇、菜虫点应付?除了应付野猪,在香港以有机方式种田要面对的问题可多,例如外来物种多、不懂得种田和保养水土的悠闲农夫又多,还有如何应付瓜蝇、菜虫、红耳鹎这些影响农作物的小动物?

一直推动生命教育及关心环境的“生活书院”,将于本周六日(6月24、25日)举行“良食市集”,市集的活动包括四个主题讲座(倡议者、农夫、生产者、消费者),竹姐将偕同另一位有机农夫张荣成和生态人黄志俊主讲“生态勇气:农夫的无形资产”,分享有机耕种的困难与生态复育的价值。市集活动“田中研习室”,还会由竹姐还会领导赏团,从食物的源头开始追踪,发掘泥土内的生命力,到时大家可以亲身与竹姐对谈。

良食市集之-食之者众日期:6月24、25日(星期六、日)地点:新界大埔锦山178号生活书院(前佛教大光中学)

“生态勇气:农夫的无形资产”讲座日期:6月25日(星期日,14:30 - 15:30)

“慈心有机”小档案

近几十年,全球的农业发展均愈益依赖科技,大量种植需靠施农药、化学肥料、除草剂。受影响的不只人类健康,连原本栖息在田间的小动物也无法生存,甚至因吃下含农药的作物而大量死亡。台湾佛教团体“福智文教基金会”,创办人上日下常老和尚有见及此,于1995年在嘉义朴子慈心农场撒下第一把有机种子,希望能“光复大地,净化人心”。97年更成立了“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近年台湾愈来愈多农夫以“慈心有机”方式,秉持慈悲不杀的心来耕种,保护当地物种,如以有机红豆守护因农药而濒危的屏东老鹰等,慈心验证更成为美国USDA确认的验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