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盘点香港最致命天灾!天文台成立全因一次台风?
台风“山竹”袭港,堪称是香港史上最强的一次台风。这些年来,当我们抱怨天文台的台风和暴雨警告来得太迟,连累你返工放工全身湿“玩死人”的时候,你可知道以前的天灾其实真的会“死人”!这些致命的台风和雨灾,不单只夺去多人性命,部分事件听落更是匪夷所思,当中还流传着“猛鬼”故事。
香港天文台的诞生
“甲戌风灾”发生于1874年9月22日-23日,一个强烈台风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最终造成逾2,000人死亡。风暴期间,除了吹毁陆上多间房屋和建筑之外,更导致维多利亚港内数百只中国和远洋船只损毁和沉没,约200名欧洲水手及船员死亡。根据海口人员估计,当时的海水水位比正常高潮高达10英呎(约3.04米),导致多个地区水淹,估计至少712个华人被淹死,84个华人被倒塌的房屋压死。
由于这次台风造成严重的人命及财产损失,因此在1879年英国皇家学会便向港英政府提议在香港设立气象观测台,建议于1882年获接纳,香港天文台最终于1883年正式成立。
1906年台风都市传说:
二战后最致命台风
若要说香港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台风,或许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说1962年的台风“温黛”。
“温黛”于1962年9月1日正面侵袭香港,风暴期间导致海水涌入吐露港,令新界沙田、马料水和大埔一带被彻底淹没,多处农地被破坏。据当时统计“温黛”共造成183人死亡,388人受伤,108人失踪,并导致数以千计的船只受破坏或沉没,24艘远洋船在风暴期间搁浅。同时,“温黛”亦造成全港多个寮屋和木屋区被破坏,部分住屋更被摧毁得无法居住,甚至倒塌,最终令72,000人无家可归,成为香港二战后最致命的一次台风,
然而,令“温黛”变得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它造成严重的人命和财产损失外,更是因为它的超强风速。根据天文台记录,当时“温黛”的每小时平均风速高达133公里,是史上唯一持续风力达飓风水平(≥118公里)的十号风球。
“猛鬼桥”雨灾事件
近年不少人喜欢游山玩水,但你可知道你脚下的木桥,可能就是当年夺去多人性命的“猛鬼桥”!
1955年8月28日,一班来自不同小学的师生以及九广铁路员工亲属,来到大埔松仔园游玩。由于当日天朗气清,加上恰巧是学校旅行的最后一天,于是带队老师便决定让学生到湖中嬉水。岂知中午过后天色骤变,不久更下起大雨,就像命运推使下迫得他们只好逃到附近的“怒水桥”避雨。
直到下午2时许,山洪暴发瞬即将其中28人从桥上卷走,水流之急更将众人冲到30多尺下的蜜月潭。之后有市民在附近的海滩上发现3具僵硬的尸体,警方来到后捞起28人,死者均在激流碰撞下变得血肉模糊,尸体堆满在尸车上。
事后,报章称怒水桥为“猛鬼桥”,恰巧多年来该处屡次传出鬼古,甚至有的士司机声称在附近接过“小孩”,正当司机想问其目的地时,小孩就凭空在车上消失。虽然“猛鬼桥”现已消失,案发地点亦改建成民居,可是我们依然能在原地看见刻有《怒水桥洪流肇祸记》的石碑,得知这次骇人听闻的意外。
史上死伤最多“六一八雨灾”
1972年6月16日,香港忽然落下滂沱大雨,而且一下便是连续三天。由于当时观塘仍有不少临屋区,估计约有400人居住。大部分人均住在简陋的木屋,而且周围还有建筑地盘。因此连场暴雨后,不少人都担心会有山泥倾泻的风险。
起初,警方曾勒令地盘须确保泥土不会下泻,但在一发不可收拾的暴雨下,灾难仍是无法避免。6月18日下午1时左右,位于观塘翠屏街的70多间木屋,全被山泥所淹盖,过百名居民当场被活埋,最终造成71死52伤。连场暴雨,同时令香港各区发生山洪暴发和山泥倾泻等意外,当时共造成156死,117伤,成香港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雨灾。
灾后,香港各界纷纷发起赈灾筹款,更进行香港史上首次马拉松直播筹款活动,节目长达12小时,当时的著名影星如李小龙、陈宝珠、任剑辉、新马师曾等,均有参与筹款。
六一二雨灾
六一二雨灾,并非史上最严重的雨灾,但亦曾“名留青史”。
1966年6月12日,暴雨下全港发生多宗水浸、山泥倾泻、塌树等意外,最终导致64人死亡。雨灾尤以港岛最为严重,除了有发电站和水泵被洪水冲毁,导致港岛区水电供应暂停;北角明园西街更有洪水从山脚沿大街涌下,导致大量车辆被冲走,如“层层叠”班堆在路口,情景犹如荷里活灾难电影;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亦遭洪水淹没,事后数天才清理好积水。
雨灾同时创下天文台纪录,当天上午6时至7时期间,短短一个钟内便录得108毫米雨量,创下六月份最高单一小时降雨量纪录,此纪录直至2008年6月才被破,可谓香港“夺命雨”史上变化最急、最大的雨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