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先嚟黑雨】暴雨警告原来唔系畀你睇? “绿雨”又系乜?
撰文: 颜宁
出版:更新:
今日早上天文台发出今年首个黑色暴雨警告,打工仔可能会话:“返咗工喇!咁迟先出有咩用!”虽然现时天文台的暴雨警告有“预告”功能,但是预警时间一直引起争议。翻查历史,原来以前天文台预告暴雨只会向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通报,甚至曾经有绿雨警报!
以前仲有绿色暴雨警告? 黄色绿色只有政府部门知
原来早在1967年,天文台的暴雨警告信号,只会向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发出。1992年的5月,香港出现破纪录的一小时内录得109.9毫米的雨量。事后,天文台推出一套暴雨警告系统,起初分为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绿色代表未来12小时内会有显著雨量,而绿色和黄色有预报功能,可是只会向政府和公共机构发出。市民大众不会接收到绿色和黄色暴雨警告,只会得知根据实际录得的雨量发出的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
直至1997年的6月一场暴雨,当天天文台在早上7时05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已经有不少学生在上学途中,教育署亦无公布停课。到了1998年,天文台取消了绿色暴雨警告,亦开始向公众发布黄色暴雨警告。自此之后,黄、红、黑三个级别都具有预报功能,亦全部向大众发出。
局部地区大雨报告系乜嚟?
有时天文台发出暴雨警告时,不同地区录得的雨量或有明显差异。例如去年4月13日,天文台发出黄色暴雨警告,大部份地区只有50毫米以下的降雨量;不过,屯门、元朗和大埔已经录得每小时超过50毫米的雨量。即使这些地区已录得红雨雨量,因大部份地区仍是黄雨雨量,雨势未有扩展至广泛地区,天文台亦未有发出红色暴雨警告。
天文台在去年7月推出“局部地区大雨报告”服务,当个别地区已经达到黑雨雨量时(即每小时超过70毫米的豪雨),天文台就会发出局部地区大雨报告,提醒市民作出相应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