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天光墟商户收告票停业 业界:象征渔港文化吸引游客应保留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近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倡夜市,内地亦兴起“地摊经济”。不过,夜经济未提振,属于本地特色的天光墟却要“冚旗”。香港仔天光墟近日被政府部门指涉无牌经营,将于日内结束营业。有业界人士向《香港01》透露,过往政府都会定期执法清场,但近日较为严厉,有摊档收到告票,令到部份渔民暂停开档。
有经营香港仔避风塘深度游的公司认为,天光墟象征香港渔港文化,相当有特色,对旅客有吸引力,如政府推动旅游消费时,可考虑当区本身的文化,会更加有效率,而非单是延长商场营业时间,“讲真,世界各地全部世界都有mall(商场)啦”。

食环署回复表示,截至上周五(25日),今年于天光墟作出四宗拘控行动及提出八宗检控;另检获53宗怀疑小贩弃置物品。

香港仔素来有不少渔民生活,部份渔民在天光前便于香港仔海滨一带准备摆卖渔获,有人更会于小艇上贩卖,直至上午上班繁忙时间便会休息。香港仔海滨水产同业联盟主席姜绍辉表示,过往渔民大约凌晨3至4时便准备,之前由于香港仔街市翻新,故部份会营业至约中午12时;近月街市重开后,则大约9时休息,形式会不时转变。

部份商户被票控后暂停营业

姜绍辉续指,政府部门过去会定期执法,之前由于街市未重开,故执法宽松;但近期重开后便加紧执法,天光墟商户们都收到警告信,甚至有部份收到检控告票。他透露,过往甚少发告票,原本有七至八档经营,但在当局发出告票后,只余下四至五档营业,“无谓担惊受怕。”

香港仔海滨水产同业联盟主席姜绍辉(资料图片)

业界:天光墟是特色 批政府无意助发展

天光墟已存在多年,姜绍辉指,有不少商户其实为小渔民或长者,天光墟的作用主要协助没有能力“上岸”正式摆档的小渔户,以较低价钱出售渔获;较低消费力的长者又可于清晨以相宜价钱购买鲜鱼,认为有一定社会功能,同时亦为香港仔一大特色。

政府早前曾提出“跃动港岛南”,当中包括“活化香港仔鱼类批发市场”。而天光墟的位置正是与鱼市场相连的香港仔海滨。姜绍辉表示,理解摆卖行为或多或少扰民,但其实小渔户都希望纳入规管,他亦相信经规管后会更企理卫生,但之前与政府接洽时,对方并无意欲规管发展。

香港仔鱼市场(资料图片)

经营深度游的喜游探索旅游,其中一大业务是推广南区旅游,该公司财务总监阮颕姿同样认为天光墟相当具有本地特色,亦有独特手艺,如虾干、咸鱼、XO酱、濑尿虾干等特色海产。她续指,世界多地都有独特的渔民文化,例如韩国有海女文化;而从渔村发迹的香港,亦有本身的文化,天光墟正正是最真实、最原始的渔民文化。

政府近日表明要推广夜经济,阮颕姿认为天光墟本身亦有借镜之处。她说,推动旅游消费时,应先结合当地文化,可以更有效率、更易成功,例如台湾的夜市具有特色,旅客会多次到访,并前往不同夜市;假如只是于空地上招览不同商户经营,则只是相对虚构的市集。至于延长商场营业时间,她亦认为欠吸引力,“讲真,世界各地全部世界都有mall(商场)啦”,反而文化价值才更吸引。

天光墟商户会于小艇上贩卖渔获(喜游探索旅游提供相片)

该公司业务拓展主管关秉一表示,南区有独特文化、有自然景色,政府亦有跃动港岛南的计划,天光墟可以与之配合。二人称,可以考虑便利天光墟商户领牌,延长营业时间,贩卖虾干、鱼干、大地鱼粉等特色产品;更可以制作烧鲍鱼、元贝等小食,发展为有特色的夜市。关又透露,会研究与海上餐厅合作,相信天光墟的渔获将有助发展。

关秉一(左)、阮颕姿(右)(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食环署:基于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需要适当规管

食环署回复,出售鱼类必须领有署方签发的新鲜粮食店牌照;如要于街道上贩卖,亦须领有小贩牌照。该署指,一直关注香港仔海滨公园一带的无牌贩卖,及违例出售限制食物情况。截至上周五,该署今年在上址向无牌贩卖、无牌出售限制食物及在公众地方造成阻碍的违例者,共作出四宗拘控行动,及提出八宗检控;另检获53宗怀疑小贩弃置物品。署方续指,会继续留意有关地点的情况,并按相关法例采取适当行动。

该署续指,天光墟已存在多年,可能是区内一些居民的生活日常,地区人士对于其保留与否持有不同意见,署方对此持开放态度,但由于天光墟涉及售卖鱼类海产等食品,基于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的考虑,署方有需要作出适当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