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A4墓地1.38万元 “炒墓族”发死人财 多地出“限购令”
每逢清明,有关墓地的新闻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今年清明前夕,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墓地市场存在一个获利丰富的墓地销售中介群体,背后还暗藏违规销售“公益墓”和非法墓地的交易。目前内地多地都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的问题,更由此滋生了以此作另类投资的“炒墓族”;为了打击这一风气,中山、佛山、苏州等市纷纷推公墓“限购令”。专家表示,大城市地少人多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擡高了墓地价格,但根本原因是殡葬形式和观念有待变革。
新京报报道指,北京存在“网络联系业务”的墓地中介,并无实体办公场地,但他们却掌握著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各类墓地资源,以线上联系、线下交易的方式对接消费者,通过销售墓地来获得高额提成。据悉,多数墓地的价格,从每平方米1万至10万(人民币,下同/约合每呎1,100至11,000港币)不等。
报道引述墓地中介称,目前北京的人太多,墓地价格都比较高,昌平区天寿陵园仅0.45平方米的墓穴,价格却高达78,800元左右。只要掌握墓地资源,联系买家,交易成功后按照最低3%的提成,每个月收入轻松过万元。巨大利润之下,许多人源源不断涌入墓地中介行业。
墓地价格虚高滋生“炒墓族”
不仅北京墓地价格高企,目前许多内地城市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早前有陆媒指,深圳推仅A4大小的墓地,价格却高达1.38万元。有专家指出,地少人多的现状,造成了大城市的墓地价格虚高,不少人士亦趁机炒卖墓地,作“另类”投资。
有北京记者调查发现,内地网络有不少“墓地转让”的帖子,发帖人自称手中有不少现成墓地,这些待转让的墓地主要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其中既有知名公墓,亦有中小陵园。有卖家透露,当年9000元的墓地,如今却要价5万元。
其实,这样的“炒墓族”并不鲜见,如同炒楼一样,先囤积大量墓地资源,再高价转让于急需购买者。然而,中华文化向来“死者为大”,买家亦不太会就墓地价格再三议价,“炒墓族”便可由此发一大笔“死人财”。不少人趁机“入市”,将墓地作为一种另类投资。
打击“炒墓族” 多地推墓地“限购”
为了打击“炒墓族”,苏州、中山、佛山等地纷纷出台墓地“限购令”,严禁经营性公墓对非当地户籍人士销售。与楼市一样,这样的公墓“限购令”,与户籍制度挂钩,仅服务当地户籍人士,不对所属地区以外的户籍人员开放。
一直以来,北京亦有这样的公益性墓地(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对外销售或经营的墓地)“限购令”,但新京报近日调查发现,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公益墓地悄悄外售的情况。新京报旗下微信公众号“重案组37号”调查指,公益墓地价格相对便宜,起价约3万元,成为许多墓地中介的瞄准对象之一。据昌平区德陵公墓工作人员透露,即便没有北京户口,“仍有操作的空间”,并承认之前曾卖过给没有当地户口的人。
除了公益墓地的违规售卖外,北京更存在高风险的非法墓地交易。这些非法墓地多藏匿于山中,夜间开工,故不易被发现。
转变民众观念是根本
早前官方曾发布报告,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大部分省市的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地少人多现状下,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墓地价格被擡高,但中国殡葬协会人士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待变革的殡葬观念,“为什么有人说‘死不起’,就是一时传统观念未能转变”。
近来政府大力推行生态墓葬、海葬等新兴殡葬形式,但政策成效还需要民众转变观念、积极配合。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亦建议,可将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荒山绿化后,作为殡葬被用地,同时创新殡葬形式,但如何转变墓地购买者的传统思想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