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立会出勤包尾 苏长荣认“唔好睇”:投票不盲撑惟大局为重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新选举制度下,立法会重设选举委员会界别,大批新人循此晋身议会,包括人称“苏老板”的苏长荣。不过,新议会展开大半年,苏长荣较为人熟悉的却是大会出席率“包尾”,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承认“唔好睇”,解释因遇上第五波疫情需隔离、在内地处理公司业务,其后出席率已达100%。
作为“国家队”代表,苏长荣说,其发言内容可能与投票决定有矛盾,自己不会盲撑,但很多时候需从大局着眼。

立法会议员苏长荣。(余俊亮摄)

1月第五波全家隔离 错过出席首次大会

苏长荣涉足金融投资、医药制造等生意,去年12月首次参选立法会,获谭耀宗、叶刘淑仪、吴秋北等建制派支持,最终顺利在选委界当选。不过,今年1月上任,不巧遇上第五波疫情,令他“开咗个坏头”,苏长荣解释:“我有位工人姐姐,1月2日去伊斯兰教堂,与一位染疫教友同场,政府喺1月11日先透过‘安心出行’通知佢系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而我哋家人作为次密切接触者,亦要去检疫中心隔离4日。”

他说,第一个不满就是政府隔了9日才发出通知,“中间日子传播开去咁点算?”但就算对措施有不满,仍然需要按照政府建议,等待专车接送去检疫中心,“当时有通知,11号晚上9点有专车接去检疫,我哋全家都喺屋企等,点知一日、两日、三日、四日,等到指定检疫日期过咗,都系无车接我哋!”

1月13日就是立法会首次举行大会的日子,苏长荣遇上这件事,不单止一肚子气,更留下缺席会议的纪录,“直头系唔好睇!”

苏长荣去年参选立法会,获多名建制派支持。(资料图片)

20日安排内地公务 投入立法会多得熟读议规

言谈间苏长荣多次提到,现在以立法会议员为第一要务,然而一个香港、内地两边走的商人过渡到议员身份,在疫情下并不容易。身兼全国政协委员的苏长荣,在3至4月多次缺席立法会,目的就是要处理公司事务,“对上一次返内地,系2021年3月,当时都未决定参选立法会。”但当选之后,立法会星期一至五都有会议,而当时北上需要隔离“14+7”,苏长荣认为现实上要兼顾两边工作并不可行,惟有借“两会”到内地走一趟,“大约20日之内,我要到上海、江苏、广东和北京处理公务,包括将公司法人改为信得过嘅人,同埋授权他人签署公司文件。呢啲工作需要到工商部门、银行分行亲身办理,亦要趁机会探一探公司嘅兄弟,所以要咁长时间。”

经过初期“低潮”后,苏长荣亦渐渐上手议会工作,他形容自己已经由“新手”变成“熟手”,多得熟读《议事规则》及向议会“前辈”请教,“议会所有工作都要跟《议事规则》,无得超出范围!”事实上,回港之后苏长荣拥有100%出席纪录,在不同会议发表意见,甚至有同在立法会工作的人士曾对《香港01》指,苏长荣在各个会议“好积极”,与出席率“包尾”的形象大大不同,苏说:“呢一点要多谢传媒监察。”

苏长荣妥善安排内地业务后,回港投入立法会工作,会议的出席率是100%。(余俊亮摄)

称发言与投票或有矛盾

选委界议员加上政协身份,会否令他成为事必支持政府的“举手机器”?苏长荣表示,立法会有责任协助政府施政,令到施政更顺畅,他做任何决定时都以香港整体大局、多数利益着手,“唔会牵涉任何个人利益”。

他以立法会大楼追加扩建拨款为例,去年提交立法会通过11.7亿元方案后,今年再追加3.9亿元拨款,他在议会发言质疑:“你话呢几个月人工、原料成本上涨,呢啲系控制唔到,但今次系涉及施工方法,就讲唔通喇!我都有做房地产生意嘅,提交一个方案出嚟,就已经谂好施工方法,点解会有咁大变动?”。不过,最终投票时苏长荣投赞成票,他亦明白发言和行动有矛盾,当中原因就是以大局着眼,立法会确有扩建必要,因此就算当中有不足以处亦要先通过,期望建筑署在今次事件之后汲取经验。

这种取态会否令到“大白象”工程容易通过?苏长荣表示,首先要有专业人士评价,或以同类案例做比较,才能判断该项工程是否真的是“大白象”,“唔系听到亿亿声就一定唔值”;如果有专业判断证实该工程过于昂贵,必定不会支持,“我起码会投弃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