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长荣:北都会有20年发展机会 冀成经济增长点留住青年人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苏长荣,在香港、内地投资营商超过30年,最近10多年亦有参与地区社团工作。他说任期内最想做的事,是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地区治理,直言要为青年人带动向上流机会。

北部都会区的“重头戏”之一,是发展新田科技城。(资料图片)

北部都会区20年规划 苏:等于20年发展机会

从事内地房地产业务的苏长荣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十分关注香港经济发展,例如“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全港土地面积三成,大部份都未开发,而且地理上邻近深圳,发展新兴产业例如创新科技、工业4.0系好有优势。”谈到整个发展计划需要约20年,苏长荣指:“即系等于有20年发展机会!一个地区唔系要起晒先开始发展,一路开发所带嚟嘅新增职位、向上流机会系相当可观。”

通关对外VS对内 苏长荣:体谅政府难做

新发展区是长远工作,而疫情之下本地商业活动已大受影响。苏长荣坦言出入境检疫制度令人员流动减少,影响环境,但政府“无办法完全话事”:“就我所知,特区政府喺对外关措施方面有好大权力,但讲到对内通关,就一定要同内地相关部门协商,唔系香港呢边想点就点。香港夹在国际与内地两套防疫制度之间,政府当然希望尽量便利通关,但要体谅佢哋,要平衡各方意见系相当难做嘅。”

扶贫两大法则:完善基层福利、助经济发展中得益

苏长荣是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主席,对于贫穷问题、㓥房户等基层处境并不“离地”。他认为,扶贫工作要十两个大方向,一是社会福利帮助基层家庭,要做到全面、切实帮助到基层生活,另一项是协助他们在经济发展之中得益。

苏长荣特别要谈本港长者支援服务,指两地人口结构面临重大问题,就是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相关需求大增。同时下一、两代人口减少,人口比例令到经济重担落在他们身上,政府长者服务做得好“绝对可以帮到佢哋”:“年轻人出去做嘢,返到屋企见到家中长者照顾得好,心情都好好多。”

苏长荣指,扶贫项目之中,社会福利固然重要,同时亦要致力发展经济,并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发展之中受惠。(余俊亮摄)

着眼青年本地向上流:年轻人走晒香港点算?

讲到底,苏长荣特别着眼于年轻人,因为他们是香港的未来:“香港要有新嘅经济增长点,政府就要发展‘北部都会区’,增加向上流机会,同埋有各方面嘅协助,畀年轻人留喺本地发展。”他直言,不应推年轻人到外地,“移民外国又好,到大湾区发展又好,如果年轻人走晒香港点算?唔得㗎嘛!”

疫下政府靠社团补位 冀建立恒常机制做好地区治理

另一件想做好的事是地区治理,源自这两年疫情困境,“特区政府是一级行政机构,没有所属的‘地方政府’,一旦遇上公共安全危机,就难以动员地区。”苏长荣是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理事长,新冠疫情之下主动在地区“补位”,“我们有200几个属会,疫情最严重时出钱出力派发物资,前线义工有20%染疫,系好大挑战。”

疫情终会过去,但难保不会有其他挑战到来,苏长荣希望特区政府与地区团体可以建立恒常合作机制,在地区民生治理方面互相补足,更好地服务市民,“其实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的‘四点希望’,有三点都与地区治理有关,包括提高治理水平,排解民生忧难,以及维护香港和谐稳定。地区治理得好,对呢三项工作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