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演唱会|意外片广传恐成歌迷创伤 拆解创伤后遗症3大症状
本港人气男团MIRROR昨晚(28日)举行的演唱会发生严重舞台意外,台上两名舞蹈员遭一块悬挂半空的大型屏幕砸中受伤,场面触目惊心。
事发片段事后大为广传,不少歌迷、市民看过片段后纷纷表示不安。事实上,目睹这类如此严重的意外,对情绪可造成持续困扰,更随时恐埋下患上创伤后遗症的先兆!
事发片段广传 古天乐吁停止转发
受伤的两名舞蹈员送院时虽然清醒,但其中一人,即女子组合COLLAR成员苏芷晴(So Ching)的男朋友李启言(阿Mo)伤势较严重,头部及颈部重创,并有脑出血及颈椎第四节爆裂骨折,情况令人忧虑。当时现场亦有目击的粉丝受惊需送院,MIRROR余下的演唱会场数需全数腰斩。
从事发片段可见,阿Mo当时在台上跳舞期间,该块悬挂半空的大型屏幕完全砸中头部及全身,屏幕其后再横躺台上,压伤其他舞蹈员。事发片段其后亦广传网上,不少网民看过片段后亦坦言不舒服或有恐有心理阴影,直言事件难以接受。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亦凌晨发文呼吁大家为伤者祈福,停止发放或转发意外片段。
▼同场加映,6大减压食物:(按图👇👇👇)
相关文章:减压食物|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周身痛 合桃椰菜花6食物减压抗抑郁
红十字会设热线纾缓目击者情绪
事件发生后,香港红十字会启动“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热线,为有需要人士提供情绪支援。所有人士包括工作人员、现场观众或从媒体得知有关消息的人士,若因事件而引致情绪不安,均可致电。服务由已受相关训练的职员及义工提供,并由临床心理学家作出专业支援。
红十字会热线号码:+852 5164 5040
热线服务时间:即时(7月29日凌晨)至7月29日中午12时正
市民亦可以WhatsApp 短讯 +852 5164 5040或Telegram @hkrcshallwetalk预约服务
该会指,大型意外突然发生在眼前,大家或会不懂反应、感到担心或气愤。若有以下困扰应采取以下行动:
1. 暂停观看相关片段、社交媒体或新闻
2. 找朋友倾诉或陪伴
3. 照顾自己,尽可能休息
医生:做深呼吸练习稳定情绪
面对突如期来的意外,不少人的情绪或会因而受到波动。精神科专科医生沈君豪对此亦作出以下呼吁,让情绪回复稳定:
1. 停止转发或重复观看相关的事发片段或资讯,如需了解相关消息,宜透过文字报道了解,避免观感上的冲击。
2. 尽量多做令心情放松、可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例如重拾日常的嗜好等
3. 做深呼吸的练习,保持又慢又深的频率,持续做10-15下,然后停一两分钟再重复上贞述步骤,以纾缓紧张的情绪
4. 多与朋友倾诉及陪伴
5. 如情绪持续不稳、哀伤,甚至因此失眠等,及早求医
▼同场加映,抑郁症症状:(按图👇👇👇)
相关文章:【抑郁症测试】暴饮暴食决断迟缓 9个症状有5个或已患上抑郁症!
拆解创伤后遗症三大征状
对于这类突如期来的意外,目击事件的人士可能会即时不懂反应,甚至事过境迁后心情仍然备受困扰,这随时是创伤后遗症的征兆。
据医管局资料显示,很多人在创伤后会受悲伤困扰,导致情绪低落、焦虑、产生罪恶及愤怒感。除了以上可理解的情绪反应外,创伤后遗症更会出现以下3种征状 :
1. 出现回闪及梦魇
这种情况可透过日间的回闪及晚间的梦魇发生,真实程度令患者以为自己再次活在创伤事件中,不但令脑海浮现当时的情况,而且感觉到当时的情绪及感官,如恐惧、冒汗、声音、气味,甚至痛楚,即使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能触发回闪。
2. 逃避及感情麻木
创伤事件于脑海内不断的重温令患者感到极度不安,因此患者会刻意令自己分心,例如故意令自己忙碌,如不断埋首于工作或嗜好。同时,患者亦会逃避所有能令自己回想起创伤事件的人和物,而且尽量不会提及创伤事件。
患者亦可能会掩饰伤痛,装作已痊愈了一样,处理悲伤的情绪时会变得麻木及像失去了感觉一样,并会逐渐疏远他人或减少与人沟通,因此会令身边的朋友或同事感到难以相处。
3. 处于戒备状态
患者会长期处于过度戒备状态,从而避开危机。因此,经常感到焦虑和难以入睡,周边的人会察觉到患者容易恼怒及过度焦虑。
4. 其他征状
.肌肉疼痛、腹泻
.心跳不规律、头痛
.抑郁、过量饮酒
.服用药物(包括止痛药)
▼同场加映,抑郁症亦会影响进食行为:(按图👇👇👇)
相关文章:【抑郁症】焦虑暴食症爱甜吃零食 抑郁症食极唔肥?4招防暴食
情绪困扰如何自救? 亲友如何介入帮忙?
当发现自己有创伤后遗症的倾向时,亦要在生活习惯上留意以下重点:
应该:
.如常生活,不要改变生活模式
.与可信赖的人倾诉所发生的事
.作一些减压的运动
.定时饮食及作适量的运动
.与家人和朋友会面
不应:
.不要隐藏心事,创伤后遗症是可以被有效地治愈的
.回避提及那件意外事件
.预期伤痛的记忆可被立即忘记
.避开他人
.饮用过量的咖啡、吸烟或饮酒
.刻意使自己过倦
.忽略定时用餐
.独自去旅游
作为患者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应留意以下重点:
应该:
.留意患者行为上的改变:工作表现有否变差、缓慢、较多病假或小型意外等
.留意患者有否易怒、抑郁、失去兴趣或集中能力下降的征状
.给予时间让患者说出其经历
.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患者说话而不要中途插嘴或引用自己的经验作例子
不应:
.告诉患者你知道他们的感受,因为你其实并不知道
.告诉患者他们能够生存已经十分幸运,因为他们并不是这样想
.认为患者的经验不足为道,例如说:“这都不是太坏!”
.建议患者只需控制自己,便能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