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函习近平 特朗普什么意思? 学者:避免通电话尴尬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已经与英、德等多国元首通电话,独缺中国。反而在农历正月十三之时,特朗普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元宵节快乐。此一举动,随即引起各大媒体及学者解读,有人相信特朗普认为因为通电话可以闹分歧,所以写信来避免尴尬。
美国白宫表示,总统特朗普在周二(8日)发信给习近平,感谢对方祝贺特朗普上任,并祝中国人元宵节快乐。中国外交部回应指,称赞特朗普的祝贺信,并期待两国展开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合作是中美唯一选择
中方称赞特朗普写信祝贺中国人民新年快乐,并期待两国展开合作。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中美关系, “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愿与美方保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双赢原则,减少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在稳定基础上取得更大发展。
特朗普早前与澳大利亚总理通电话时,被指闹得不欢而散。有中国学者认为,特朗普选择致函习近平,因为中美关系有张力,要避免通电话时出现尴尬。
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刘辉:避免通电话现分歧时尴尬
用写信的方式能够把立场表达的更清楚,避免“不相容”的部分在对话时产生尴尬,是外交中更稳妥的方式。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但不能把事情做太尽。一般双方在问题上非常一致才会通电话,用电话形式向全世界显示。此时写信,也说明特朗普要维持中美关系,虽然共识并不是太多。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一种冷淡的示好
还没有到元宵节,所以这封信只能算是一种问候,这种形式的问候有比没有强,尤其是在外界普遍猜测特朗普要针对中国的时候,这样一封信有助于平息外界的猜疑。但是另一方面,问候是以信的形式而非电话,也有意拉开与中国的距离,这也符合特朗普在制造业上与中国较劲的企图。综合来看,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冷淡的示好。对此,中国方面也可以表示出一种谨慎欢迎的姿态。
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洪源:补偿之前未打电话给习近平
国际场合通常用书面写信的方式来祝贺节日,而非打电话。特朗普新上任各种事情,也导致春节期间并未给习近平打电话。此时在元宵节之际写信也算作一种补偿。另外中美两国间虽然有种种矛盾,但关系还要保持。
另外亦有学者认为,特朗普未决定好对华态度,因此选择先写信,看对方回应再作决定。
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长金相淳:未决定好与中国关系
第一,他先表示重视与中国关系,希望美中关系不要往激烈冲突对峙方向发展。这一层意思,马蒂斯在访问韩日时已经表达过,美国不想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军事冲突,还没有到这地步。第二,特朗普还没有决定或准备好对中国的战略。因他目前还有很多方面要处理,如朝核问题、与同盟国关系调整、ISIS问题等。并且他的政府内阁还在进行听证会中,没有完全具备。总之,他得需要时间准备与中国关系如何定。那最好他想一边冷静避免与习主席电话中突然冲突,另一边以写信方式先表达尊重习近平,等北京如何反应。
中国、美国,甚至英和日等地的媒体都尝试解读特朗普举动,看得比较积极的如中国《环球时报》,看好中美未来的合作关系;但亦有看淡的英国《卫报》,认为中美将会乌云密布。
中国《环球时报》:特朗普上任后克制,中美愈来愈乐观
特朗普正式上任前,他的团队言论强硬,针对中国核心利益,但上任之后情况有变,对华表态倾向克制。甚至他的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到中国使馆参加新年活动,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亦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闭门长谈。整体上中美正在靠近,合乎大国战略关系的方向,愈来愈乐观。
美国《华盛顿邮报》:无心之失或刻意冷落
特朗普虽然送上迟来的祝福,但他是近年来唯一一个美国总统,在农历新年没有给中国送上问候,这在中国引发了猜测。可能是无心之失,或是刻意冷落。
英国《卫报》:中美将乌云密布
习近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领导人,却只收到了一封信,或许会令他觉得这是小惩罚,相信这是中美关系的先兆,将进一步乌云密布。
日本《读卖新闻》:只是外交辞令
特朗普此举仅是对习近平曾电贺其当选总统的“还礼”举措。从白宫发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透露的内容可见,书信未言及对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及中美经济间等重要问题,自始至终只是“外交辞令”而已。
日本《产经新闻》:美日靠近之时兼顾中美关系
白宫发言人斯派塞说,习近平在特朗普当选总统时,曾发来信件祝贺他当选,因此特朗普回信答谢,但斯派塞却未说明是什么时候收到习近平的“贺信”。特朗普一直就南海问题、贸易和汇率政策批评中国,但这次又突然致信北京,似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访问美国、美日更接近之时,兼顾推动中美关系。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