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艺人永不能翻身? 官媒点名宋冬野:继续当公共人物,不行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内地民谣歌手宋冬野2016年曾因吸毒被捕,10月11日他在微博上发表千字文,指出自己因5年前吸毒,近期的演唱会再被举报而取消。宋冬野表示“三年禁演期”已过,“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啊!还不足以放我一条生路吗!”强调要捍卫自己的工作权。

但内地网民却不买单,更有网民提出要“吸毒艺人终身禁用”。而《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号则以“宋冬野,甭觉得自己委屈”为标题,指出吸毒艺人如果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可以转行做别的,“但要继续承担公共人物的角色,不行”。

宋冬野2016年吸毒后曾沉寂一段时间,后来恢复部分商业演出,但时常面对举报而演出取消,日前演唱会再度被举报,他发千字文怒批自己是“合理合法经过严格审批并通过的演出”希望能捍卫自己的工作权益。

但适逢内地严打“劣迹失德艺人”之际,他的“吸毒改过复出言论”引发微博网民抨击他“装委屈”,并强调他近年仍有作品和商演,令人同情地是那些因缉毒而丧命的警察。

《侠客岛》则发文指出,“吸毒艺人如果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可以转行做别的,勤劳致富没人拦著。但要继续承担公共人物的角色,不行。”

该文章指出,这不是社会宽容度够不够的问题。“我们允许公众人物出名、赚钱、过风光日子,但同样,公众人物也必须承担与其影响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而且这种要求比普通人更严格。一旦越线,就要承担严重后果,付出应有的代价。”回应宋冬野的“吸毒复出论”。

柯震东一片成名,本来有大好发展的他,因为吸毒事件而令演艺事业停摆,不知不觉今年已踏入30岁。(剧照)

《侠客岛》指出,对吸毒的劣迹艺人零容忍,甚至不惜绝了他们的后路,是因为其作为公共人物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如果一个具有大批受众、粉丝的公众人物,因为吸毒等违法问题被禁一段时间后又可以平安复出,“继续安心接受粉丝追捧、赚大钱,公众是什么感受?难道违法犯罪无所谓,雪藏几年又是一条好汉?”

此外,针对宋冬野强调自己跟“缉毒员警之死”没关系,“贩毒才是犯罪行为,吸食毒品者只是受害者”的言论,《侠客岛》亦抨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市场,哪来卖家?”文中写道,是瘾君子群体支撑起旺盛的毒品市场。“要是人人都不吸毒,毒贩子的毒品卖给谁去?宋冬野的确没有把子弹射向缉毒员警,但一个个吸毒者掏出的真金白银,让制造、贩运毒品分子有了可以武装自己的资本。”

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对毒品容忍度最低的国家之一,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至今让所有中国人视为国耻。70多年来,中国牺牲在禁毒一线的公安干警高达4,000多人,每年牺牲的缉毒员警是其他警种的4.9倍,受伤率更是高出10倍之多。若让吸毒劣迹艺人堂而皇之地“一切从头来过”,我们对得起那些牺牲的缉毒员警吗?你们可以从头来过,他们能死而复生吗?强调“任何时候都必须对吸毒一票否决”。

歌手李代沫也因吸毒影响演艺事业。(视觉中国)

而在宋冬野的“吸毒复出论”引发舆论风波后,2012年参加内地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而出道成为歌手的李代沫,于2014年因吸毒被警方拘捕。而近日其原拟于安徽蚌埠市参加一场商演活动,遭举报后被当地执法部门叫停。

9月广电总局曾发布通知,提到要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列出负面清单。通知提到有四大“坚持”,分别是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高价片酬。微博目前也以“违反社区公约”禁言宋冬野的微博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