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杀死野生动物 艺术家赋予“新生”:生命只是皮毛?
城市人看见死去的雀鸟,也许会感到害怕,想起患禽流感的病鸟死鸟。澳大利亚有艺术家竟然拾起死去的雀鸟,以羽毛为创作媒介,拼砌成新生物雕塑,刻意制造不自然的效果,使人反思野生动物生命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多媒体艺术家Emily Valentine已经有15年运用羽毛做创作,并称“羽毛是她的油彩”。1999年,她创作了第一件羽毛艺术作品《Road Kill》,意指“在道路上被撞死的动物”。那是一对用鹦鹉羽毛制成的鞋,她在车路捡到一只被车辗过的虹彩吸蜜鹦鹉。从此,Emily继续运用死去雀鸟的羽毛,以立体拼贴模式,创作出其他的动物形态,赋予死去的动物“第二次生命”。
“很多人都无视道路杀死动物的问题,我们很少去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命。”Emily选择利用意外或自然死亡的雀鸟来创作,希望人们重视野生动物的生命,例如驾车时多加留意跑出来的动物,以免撞伤无辜的小生命。
生命不止是皮毛
同时,她用五颜六色的羽毛拼砌成小狗、小猫、时装等奇怪雕塑,创出不自然、怪诞的视觉效果。“我刻意用这种不和谐的视觉观感,让观众去提出疑问,反问我们为何无情去对待动物,还有我们为什么下意识地将动物分成各种类别,如宠物、害虫、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美丽的、平融的……”艺术家籍着新颖的创作,让观众反思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根据外表或人类的立场去对牠们作出分类。有外国记者问Emily,她何以收集大量的羽毛。她告知对方,一直依靠整个创作团队去收集素材。她有一位朋友任职巴士司机,当他看见路上的死鸟,便会停下巴士,下车收集尸体;她亦有几位爱骑电单车的朋友,每次都在猫儿来前,捡起雀鸟尸体。由于朋友不断的支持,让她十多年来致力创作羽毛雕塑,为野生动物发声。
艺术家Profile
Emily Valentine,澳大利亚多媒体艺术家,过去15年以羽毛为创作素材,希望通过创作让观众反思人类与动物、鸟类的关系。她毕业于悉尼大学艺术学院(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主修珠宝及物件设计,曾参与20多个画廊展览。
Emily Valentine羽毛作品展览
展期:即日至2月15日地点:MCP新都城中心2期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