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健共融】葵芳妇女×听障家庭 手作公平贸易贺年腰果糖

撰文: 何洁泓
出版:更新:

新年将至,葵芳一个工场,9名妇女密密制糖果,她们把炒香了的公平贸易腰果,混合煮沸有机蔗糖,三个月来手造了数千瓶贺年腰果糖。退休妇女少梅在“公平栈”找到小天地:“退休生活好闷,这里令小农得到公平待遇,又可以同班姊妹做嘢,我们住楼上楼下,社区生活好丰富。”

公平栈邀请香港伤健共融网络的视障和听障家长参与腰果糖工作坊。(受访机构提供)

出走工场摇身一变“教煮妇女”

除了在工场密密做,主妇摇身一变,化身“教煮妇女”,指导听障家庭制糖。走进长沙湾的“好单位”,数十个孩子尖叫乱跳,他们的听障家长在旁以手语聊天。三名葵涌邨“教煮妇女”则忙着准备腰果糖材料。只见少梅、阿霞和阿静熟练地把炒好的腰果压碎,煮起一窝滚热有机蔗糖,将腰果放入糖浆起劲搅拌,再拿出来压平切粒,不消十分钟,一瓶腰果糖制成。微甜的蔗糖与香脆腰果扭作一团,孩子抓起一块又一块,吃得笑容满脸。

公平栈总经理Sonia说:“活动让妇女不再躲在工场,出来教人把手艺传开去,听障家庭又可以带孩子参与新春活动,这是个充权的过程。”是次腰果糖别注版部分收益将捐予“香港伤健共融网络”。

首先预备有机腰果及庶糖,再把腰果压碎。(受访机构提供)
当油和有机庶糖煮溶,糖浆渐成焦黄色。
制作过程要够快,妇女起劲地把滚热的糖和腰果搅匀。(受访机构提供)
腰果糖制成。(受访机构提供)
左起的少梅、阿霞与阿静皆为葵芳妇女,今次她们走出工场,把手艺传给听障家庭。(受访机构提供)

从闲暇留家的主妇到推动公平贸易

50岁的少梅退休后无所事事,不时喊闷,儿子着她做有意义的事。她喜欢煮食、也欣赏公平贸易帮忙小农,4年前便到“公平栈”兼职,负责包装果干、炒腰果、泡茶、中秋节弄鳯梨月饼等。几年来,她带了不少师奶到机构工作。

40岁的阿静住少梅对面,以往全职在家照顾11岁女儿,因太专注凑女变得脾气暴躁,胡乱骂人。她自言现在不是时刻在家,开拓出令自己骄傲的手艺,人变得轻松。妇女经常三五成群,有家庭问题就拿出来一班姊妹解决,令阿静不再“谂埋一边”,亲子关系改善。

30岁的阿霞来了半年,她回忆“困在家里真的好闷,日日指定动作买菜煮饭”,如今工作时间弹性,让她能赚钱也能照顾6岁女儿。阿霞是新移民,初来港时没有朋友,工作网络让她融入社区。三位30、40、50岁的妇女从工场走出来教煮,带来满足自豪的氛围。

宇仔父母皆是听障者,健全的他自3岁开始学习手语。(何洁泓摄)

听障父母的儿子:望有更多活动让妈妈带他去玩

宇仔父母皆是听障者,唯他健全,他自3岁开始学习手语,与父母相处分几种模式,日常生活多用手语、赶急的情况如赶住返学、唤大家吃饭,父母就会发出“呀、呀”声、较复杂的内容如到超市买食物,双方则会以纸条交流。然而宇仔形容有时并未能达意,“在手语中,我们要形容物件,通常都是指一指,有次我的眼镜框坏了,妈妈以为是眼镜柄,指不准就让人分不清部位。”这件看似的小事,宇仔记得深刻。与父母相处,他时刻谨记需要更为准确与仔细。

宇仔最喜欢跟朋友玩耍,原因简单,因为“可以讲嘢”,他希望日后有更多类似活动,让妈妈多带他出来。今次妈妈在翻译员的协助、阿静的指导下手作腰果糖,只见阿静不时举起大姆指鼓励。宇仔在旁专心观看,糖果弄好了,母子相视而笑。

孩子除了制糖,也在场写挥春。(受访机构提供)

公平贸易原材料  手作金黄腰果糖

过年为何要造腰果糖?原来腰果形状向上弯弯,与蔗糖黏成金黄色的模样,像个元宝。

产品原材料皆为有机及公平贸易,腰果从印度入口、蔗糖则产自巴拉圭。公平栈总经理Sonia解释,所有货品皆由买家、机构 Fair Trade International 和农民亲自商讨。每次交易,买家都会额外多付3-5%给当地的“农民合作社”,支援他们的“社区发展基金”。每过一段时间,农民就会开会商议,决定基金用作修桥铺路、购买农耕技术、起学校或者给孩子买书包等社区项目。机构曾助印尼亚齐省卡瑶的咖啡农购买除草机、有机堆肥外以及成立妇女合作社。

少梅说,腰果形状向上弯,像个元宝。(受访机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