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污水处理厂扩建 2025年竣工 处理量提升最多6倍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为配合区内发展及未来人口增长,80年代尾启用的沙头角污水处理厂,于2018年底展开第一期扩建工程,耗资约20.4亿元,料新厂2025年竣工,污水处理量将为5,000立方米,处理量可提升最高约6倍。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8日)在网志表示,日后建成的新厂将使用“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s, MBR) 处理污水,结合“污水生物处理”与“膜分离”两种技术,有效地去除悬浮固体、有机物、营养物质和大肠杆菌,可显著提升净化水的水质;使用MBR亦可减少占地,故原址重建后的沙头角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可扩大最高约6倍。
日后建成的新厂房,亦会循环再用部分净化水,可用作清洗厂房设施、制冷、冲厕和灌溉植物等用途。而新建海底排放管,长约1.7公里,较旧管道长6倍,新管道排放口更远离沙头角海的鱼类养殖区,同时将位于水较深及水流较急的海域,加强保护该处乡郊的水质。
原址扩建面对地小量大挑战
黄锦星又表示,须在原址进行扩建工程时,又要维持正常污水处理服务,故有需要在厂内边缘的细小地块上,先建造临时污水处理厂,以腾出空间,拆卸原有设施,然后兴建新厂。由于临时污水处理厂只占地约1.5个篮球场,每日处理量却需达2,580立方米,相比原厂每日1,660立方米的处理量还要多5成,故临时设施不单要向高空发展,并且需善用创新技术以提升处理能力。
因此,渠务署首次全面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以处理污水,透过在反应缸内放置数以万计经特别设计又体积细小的载体,为微生物提供极多依附面积,助长生长,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审计报告|22亿望后石污水厂承办商表现差 郑若骅夫公司有份承办沙田岩洞污水厂料2029年启用 渠务署研发探测仪器减员工受伤风险渠务署正动工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 发展局:香港最大规模岩洞项目渠务署拟改建观塘污水泵房 设儿童游乐区 天桥接驳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