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经理1人跟进70名患者 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人手严重不足

撰文: 朱雅霜
出版:更新:

全港精神健康指数去年年初平均分跌至仅44.48分,市民的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香港心理健康卫生会总干事程志刚表示,本港精神健康服务离不开医疗及社区复康,现时医疗及社区中心资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人手严重不足,观塘区1名个案经理负责60至70个案,比外国多一倍,随着人口增加、个案变多,政府应增加拨款。

香港心理健康卫生会总干事程志刚表示,现时医疗及社区中心资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黄伟民摄)

全港精神健康指数近年每下愈况,去年年初平均分跌至仅44.48分,市民的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继去年施政报告决定由“禁毒基金”提供3亿元额外资源,加强于社区支援有需要的市民;今年财政预算案又提出增加约1.47亿元的经常拨款,加强医管局精神科服务。香港心理健康卫生会总干事程志刚表示,本港精神健康服务离不开医疗及社区复康,政府目前增加拨款投放在医管局,未知增加医护人员、药物或其他部份,而现时医疗及社区中心资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正重启精神健康普查,最快今年年尾才完成,届时掌握病人年龄层、需要及风险因素,才能作出对症下药的资源分配。

“一个精神病人的康复不是只靠医疗,唔系剩系食药就得”,病人需要接触社会、融入社区及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离开医院后的支持很重要,例如是否按时服药、复诊、是否掌握病识感,职业复康及社交网络亦需要协助,负任落在社区中心及非政府组织(NGO)身上。

社会福利署自2010年10月设立24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每间服务约33万人口,但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拨款并无增加,造成社区中心职员及社工工作量大增。以心卫会营运的观塘区社区中心为例,该区10年前人口约66万人,遂有两间中心,但近年仅安达邨便带来3至4万人口,现时每间社区中心设11至12名个案经理,每名跟进60至70个案,远超医管局建议的50个案,同时要负责公众教育、治疗小组、兴趣小组、联系家属,人手严重不足。对比澳大利亚及纽西兰每名个案经理负责30个案,并专注于跟进个案,本港即使难与外国看齐,但在个案变多的同时,政府应增加拨款。

观塘区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每名个案经理跟进60至70个案,人手严重不足。(黄伟民摄)

程志刚认为,社区中心个案经理负责个案的合理数目须持续检讨;与医管局的衔接及配合亦须制定,社区中心服务精神病康复者及疑似有精神病人士,去年将服务扩展至中学生,“依家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好似变咗一个包底服务咁,所有同精神健康有关都摆咗落嚟”;此外,部份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仍无会址,使用者难以使用服务,即使心卫会设会址,但随着个案增加,会址并无扩大,部份社区中心“连职员办公坐嘅地方都唔够坐”,他批评政府检讨速度比较慢,“政府比较僵化少少”。

程志刚指,本港歧视问题相对六、七十年代有改善,以往会说“你黐线,你入青山”,现在使用“思觉失调”、“情绪病”用语,标签效应减少,然而惟市民或不介意与患者做朋友,却未必愿意做邻居,仍有市民反对住所附近设立精神健康设施,因此部份社区中心难觅会址。“行三步退两步,无事时讲精神健康开开心心,但一有惨剧或精神事故出现,又要大家令返转头。”他强调,精神健康服务需要长期经营及配合,从小学教育开始改变,几代之后,相信对精神健康的关顾便会大大改善。

社署发言人表示,在24间综合社区中心当中,有17间已在永久会址提供服务;另有5间已觅得合适地方用作永久会址,这些中心正或将进行建筑及或装修工程。余下2间综合社区中心亦已在规划中的新发展或重建项目中预留地方,社署会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尽快落实永久处所选址。为配合中心运作及服务提供的需要,社署目前全数资助未有永久会址的综合社区中心租赁合适处所作临时服务点或办公室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