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听一句指令要懂带主人找柜员机 工作压力大点解决?
政府的2014年统计数字显示,全港约有174,800名视障人士(约占总人口2.4%);根据国际统计,社区中约百分之一的视障人士需要使用导盲犬服务,而香港居住空间狭小,外出作社交活动的机会比外国频密,因此对导盲犬的需求甚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估计有逾1,700人,而这数字亦远高于目前投入服务的导盲犬数目。
四人四狗计划
2011年3月,由心光盲人院暨学校和香港盲人辅导会合办,香港导盲犬协会协办的“四人四狗培训先导计划”(下称“四人四狗”),公开向全港视障人士招募。香港盲人辅导会表示:“所有申请者都有严格的审查,视障成因、职业、健康情况、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接受导盲犬,而视障人士要有使用白手杖定向行走的能力,以及有工作或社交生活等外出需要。经筛选后,申请者通过面试,面试官了解申请人的心态,分辨他们是‘需要’导盲犬,还是‘想要’导盲犬,评估他们对导盲犬服务的迫切性。”成功申请人会获邀到美国纽约接受为期26日的配对训练,修毕训练课程后,视障人士便与导盲犬一同回港展开新生活——Trada就是其中一位幸运儿。
赴美进行人狗配对
Trada因后天青光眼问题导致视力逐渐消退,2003年开始完全丧失视力,目前她一人与导盲犬居住在黄大仙公共屋邨。“导盲犬担纲引路角色,不但能引导视障人士避开地面的障碍物如水坑、狗屎、垃圾等,还有腰间以上的障碍物,例如下雨天路上密密麻麻的雨伞阵,其他东西如树枝和棚架,若单纯使用白手杖,都不能侦察这些东西的危险性。”一只优秀的导盲犬,能为视障人士提供安全感,令他们愿意外出活动。
2013年2月,Trada和另一位申请人Andy一同出发到美国,展开为期26日的配对训练,学习如何照料导盲犬的起居饮食、大小便、洗澡、梳毛,留意牠的身体状况及领犬技巧。导盲犬训练员也借此机会近距离观察申请人,判断配对哪一只导盲犬最适合。“导盲犬训练员熟悉每一只狗的性格、嗜好和生活习惯,细微到连去厕所的pattern都一清二楚。以我为例,我没有工作,一星期只外出3至5次,训练员不会配一只很活跃的导盲犬给我,因为如两者的生活方式不能配合,人狗都不会开心。”
头三天的训练,导师把导盲鞍装在自己身上,充当她的导盲犬,借此感受Trada的步速、敏感度和方位辨别能力,然后结合面试的结果,确认配对哪一只导盲犬最适合,也让Trada理解到被领路是什么一回事。“直到第四日的最后,我们齐集礼堂里,感觉就像派成绩表,申请人逐一被点名告知自己获配对的导盲犬名字,然后就回到宿舍,等待导盲犬的初次到访,就像新娘等新郎一样。”最后Trada被分配一名文静女生Rally,牠是一只两岁大的黄色纯种拉布拉多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导盲犬训练师曾交替来港3次,为Trada和Andy做探访,观察他们与导盲犬的日常相处,和做一些本地训练(Local training)。
重返社区 导盲犬的公民教育
Trada住在公共屋邨,公屋规定放狗时间“朝9晚9”,即早上9时前和晚上9时后才能蹓狗。回想Trada初次带Rally回家,也曾被当作宠物,遇到不少阻挠,她向保安解释这只是导盲犬而不是宠物,可获公屋管制条例豁免。“但保安说,总之狗就唔得!我叫他请示上司,导盲犬是可以豁免的,虽然扰攘了一轮,但最后也确认了导盲犬可获豁免。”当然,导盲犬主人也需遵守规例,即使只是到楼下商店,Trada也一定要为Rally戴上导盲鞍,以识别牠的身分。
正向训练 零食作鼓励
采访时,导盲犬协会训练师(见习)Garrick正在教Rally新的路线,从地铁站闸口前往语音导航柜员机,他们只来回走了2次,Rally就学会了。然后Trada一声指令:“柜员机”,Rally便成功带她到达,路人看到也啧啧称奇,Trada高兴得连奖牠三颗狗饼。“这样导盲犬对这个地点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下次听到‘柜员机’三个音节,就懂得带路。”Garrick说。
导盲犬的工作是需要高度专注,工作压力也不小。正如打工仔要放假,导盲犬也须放松。导盲犬协会要求视障主人每星期至少有一日带导盲犬作free run,除下牠们的导盲鞍,在空地上随意跑跳,做回一只平凡开心的狗狗。“free run变相是导盲犬出粮的日子,除此以外,在家经常和牠玩和梳毛,也是令牠们放松的方法。”
有意见认为,导盲犬剥削了动物权益,Garrick反指在香港做导盲犬好过做宠物。“视障人士等候搭车的时候,导盲犬会伏在地上,这就是牠们的休息时间。视障人士本身也不可能无间断步行几个钟,引路的导盲犬自然也不会过劳。”再者,导盲犬几乎一日24小时伴随着主人,又可经常外出散步,相对于香港的宠物犬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事。“为何香港的宠物有这么多心理病?很大程度是因经常困在室内,每天要等主人下班才能外出片刻,缺乏和主人相处的时间。”Garrick有足够的粮食、饮用水、free run时间、休息时间、疾病预防和照顾,这些都是导盲犬训练员和主人都必须满足的5大条件。
训练员和主人都很珍惜导盲犬,感谢牠们的付出,不会要求牠们做血汗劳工。若牠们不想工作,训练师是逼不来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员若观察到牠们的性格很难集中,不喜欢行走和引路,没有导盲犬的特质,便会另派任务,改为担任如动物公关和动物治疗犬等其他工作
教育公众如何面对导盲犬
导盲犬之前曾在香港绝迹30多年,因此较少人认识和牠们相处的正确礼仪,以及导盲犬的权益。向公众教育和与各大公共机构解释,成为了导盲犬协会最迫切的工作之一。比Trada更早参加“四人四狗”计划的曾建平和Inti,在2012年分别获配导盲犬Deanna和Nana。作为30年来的头两名导盲犬使用者,他们在开始时都吃了不少苦头,犹幸所得的回应都很正面,其中港铁可说是先驱,因应导盲犬增设了附例,容许训练员和寄养家庭在非繁忙时间,带同受训中的导盲犬进入地铁范围。
Trada和Rally亦有担任导盲犬公关大使四出分享。“香港相比很多东南亚和东欧国家,其实已很进步,愿意沟通和接受新事物。部分东南亚和东欧国家因有不少回教徒,对狗非常忌讳;韩国有吃狗肉传统,要推广导盲犬服务也有困难。反观香港很多人养狗,而我们的文化里狗代表忠诚,因此公众较易接受导盲犬。”导盲犬协会委员迟淡宁认为,过去4年公众对导盲犬认识愈来愈普及,大家遇到导盲犬都会明白牠们正在工作中,绝对不能打扰。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