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狼筅|鸳鸯阵中的先锋兵器 严守门户号称“杀倭利器”

撰文: 李开泰
出版:更新:

鸳鸯阵本由明将唐顺之所创,后经戚继光改良而成为抗倭战争中的一道杀著。鸳鸯阵的构成人数不多,但就非常讲究不同兵器间的相互配合。其中有一种奇门兵器,它排在战阵的前列位置,却不属于攻击主力,而今更是近乎绝迹。它就是“狼筅”。

延伸阅读

【吴殳.手臂录】兼收大枪、单刀、狼筅 奠定中国三百年兵器武艺

飞九宫.转七星|史实版“天罡北斗阵”练法 形意八卦的古传技艺

行伍之藩篱

狼筅,粤音同烍。由于形状及材质与荼道所用的“茶筅”相近,因而为名。按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杂集》所载,狼筅是用大毛竹制成。竹上四旁再接驳大小不一的枝节,如同枒杈般。整支狼筅“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重量则为古制的七斤。

可以见到,狼筅的设计颇为累赘沉重,比起一般的棍棒难挥舞得多。事实上,狼筅从来都不是用来攻击。它的真正用途,是以前端各支枒杈去抵挡甚或挟实对方的兵刃,再交由后方的长枪手和镗钯手刺击敌人。明代文人冯梦龙便曾在其著作《智囊补》中,详细地讲述了狼筅的用法:

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每牌用长枪二支夹之,短兵居后。遇战,伍长低头执挨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留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部.武案卷二十四》

故此,狼筅实为一种开路的防御工具,即戚继光所比喻的“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对战阵及狼筅手的保护,鸳鸯阵的最前方会再添置两名藤牌手,令整个战阵的“门户”更加牢固,在街头窄巷之间更见功效,乃“南方杀倭利器”。

狼筅打法

狼筅这种特殊的军事用途,正正解释了它在后世绝迹的原因。盖因狼筅必需配合战阵或其他兵器使用,否则“鲜克有济”。莫说在现代社会,即便是在古代,民间也鲜有资源和机会进行两军对垒,狼筅没落实属必然的事。

然而,这并不代表狼筅就此在历史中消失。毕竟狼筅在战阵中的作用极其巨大,除戚继光外,不少明清将领都研究过狼筅的应用方法,并将之记录下来。例如明代茅元仪(1594—1640,明代军事家、文学家芧坤之孙,曾助袁崇焕固守宁远)编撰的《武备志》,就直接承传了戚继光《纪效新书‧藤牌总说篇》的“狼筅总说”六法,即拗步退势、中平势、骑龙势、钩开势、架上势及闸上势。

至于明代程子颐编撰的《武备要略选》,则在六法以外,还多上了右中四平、高四平、低四平、闸下、磨旗、尽头六式:

+4

由此可见,随时间推演,狼筅的招法不仅愈来愈丰富,还加入了很多类近于枪法的搏击元素。虽然狼筅最终还是游离于主流之外,但它的发展绝非一路走下坡。

走入现代的狼筅

最后,在武术技法以外,狼筅现时亦能散见于各种文化活动和创作之中。例如台湾南部的部份庙会阵头,便保留了狼筅作为表演项目。另外2010年开始出版的韩国漫画《庶民剑客》,亦出现了使用狼筅的奸角。据说在朝鲜时代,学习十八技或是武艺二十四般的步卒,都会以狼筅枪为武器。个中原因,或许《武艺图谱通有关。作者李宰宪将纳入到故事之中,显然是想还原当时历史。

不过漫画中的狼筅都是大开大合,横扫千军,似乎跟真实的狼筅技法不太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