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头小孩说对不起如念口簧? 教导孩子道歉要从因果关系入手

撰文: 婴儿与母亲
出版:更新:

孩子每次犯错,总是很快地笑嘻嘻说“对不起”?或是孩子每次犯错,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说“对不起”?孩子问:“妈咪,为甚么别人弄痛我了,他都不跟我说对不起呢?”究竟该不该要求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如何引导他们了解“对不起”三个字的真正意涵呢?

如何引导孩子认真地说对不起 (点击了解)

+17

孩子问:“为甚么别人都不用跟我说对说不对起”,父母该怎回应:

+9

孩子笑嘻嘻说“对不起”?

观察孩子发展:是否对事情前因后果已有掌握能力

有妈咪提到,自己的孩子很会说:“对不起!”每次犯了错不但超快主动道歉,还会笑嘻嘻、开开心心的一直说;看起来似乎是很懂事、反应很快的孩子,但妈咪心中满是疑问,孩子真的了解表达“对不起”的意义吗?是在发自内心的道歉吗?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儿童发展评估疗育中心临床心理师汤素琴表示,知道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并诚心道歉,是大家视为有礼貌的好行为,但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并且有能力判断当下的情境,则是这行为是否有意义的关键考量。

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成熟度不尽相同,家长可以做的是日常生活中先观察孩子是否已经真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理解能力,因为知道发生了甚么事,或自己做了甚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加上判断这结果是不对的或不好的,再说对不起才比较有意义。

相关文章:运用自然后果教育方式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从中改正|Natalie Yim

孩子发展大不同,有些近3岁已能了解因果关系

那么,孩子到了多大会开始拥有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的能力呢?汤素琴心理师说:一般说来,不建议家长将孩子的年龄当作是观察孩子发展能力的唯一指标,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速度可能不同。 有些认知语言发展较快的孩子,大约快3岁就能够对很多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充满好奇心,整天追着家长问:“为甚么?为甚么?”但有些孩子可能3岁之后才渐渐开始发展。

若经由家长的观察,孩子对于事情的前后因果理解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尚无法判断行为不当的原因,那么孩子出现似乎只是习惯将“对不起”三个字常挂在嘴边,而无法进一步反省的现象,便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时家长可能需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因为孩子还无法理解某些行为将会导致某种结果,但至少他知道了被指正或犯错时,要说对不起。

相关文章:孩子讲大话家长要点应对?专家教你3招令孩子不再说谎

协助孩子建立对事情前因后果的能力

利用说故事、念绘本与孩子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协助孩子建立起对事情前后因果认知的能力,像利用绘本说故事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故事的发展通常会有时间性的前后因果关系。举例来说,讲三只小猪的故事给孩子听,讲完故事后可以与孩子互动,轻松地问问孩子:“刚刚故事中说了些甚么呢? ”借此了解孩子接收到了多少讯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片段的说出些内容,这时可以接着引导:“刚刚故事里的猪妈妈要三只小猪去盖房子,然后呢?”看孩子的反应状况再接着引导后续故事发生的内容,过程中也可以透过翻书上的图片提醒孩子喔!若孩子对于故事前后发展已清楚了,便可以问问因果问题,这样便是制造机会让孩子思考前后顺序与因果关系:“为甚么故事中的小猪没有被大野狼吃掉呢?”这样便是制造机会让孩子思考前后顺序与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唔做直升机家长 增强小朋友“心理韧度”有办法|Natalie Yim

+2

入睡前带着孩子回想一天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轻松的态度跟孩子聊聊天,带着孩子回想:“我们今天先去外公外婆家吃了午餐,然后呢?我们是不是一起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看到好多的动物唷!离开的时候,爸爸妈妈陪你选了一个玩具,晚上回到家,我们还一起玩…..”像这样的回想,也可以一点一滴建立起孩子序列思考的概念。

相关文章:亲子教养|男孩不专心、坐不定 要几岁才能开窍?|博士妈妈

+11

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被制约

除了建立与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外,家长不妨先思考平日与孩子的互动中,自己是不是不自觉的制约了孩子?例如:每当孩子犯错时,是否总是将重点放在不断强调要说“对不起”三个字,或是第一时间总是不问前因后果就要求孩子要马上道歉,或孩子说对不起后便自己习惯帮他收拾后果。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认为当他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只要马上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就没事了,而未真正学习到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当孩子犯错时,与其急着要求道歉,不如换句话说

汤素琴心理师说,若是家长担心孩子只是笑嘻嘻且快速地讲出“对不起”三个字当成是逃避责任的工具,也可以试着在下一次孩子犯错时,先别急着要求孩子说对不起或是立刻板起面孔指责孩子,不妨试看看换句话对孩子说,您可以这样问孩子:“请你告诉爸爸(妈妈),刚刚怎么了吗?”

若您发现每次问孩子刚刚发生了甚么事情,他都答不太出来,除了部分孩子可能是因为怕被处罚不敢说之外,也可能孩子根本还没有能力搞清楚事情前因后果,只是心急或习惯性地赶快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这样道歉本身便是失去意义的。

相关文章:无心的说话却最伤人 十句父母不应对孩子说的话|博士妈妈

+6

注意孩子以嬉闹方式表达,只为了吸引家长注意

有些孩子知道做甚么样的行为,说甚么话不合宜,但他会故意重复去做,然后做了之后马上就嘻嘻哈哈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其实这可能是为了要吸引家长的注意,这时建议您可以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是不是平常孩子想要找你玩或找你说话,你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不太理孩子,而孩子若出现这样的行为,您便会将自己的焦点移到处理他的故意行为上,这时孩子获得了您的大量注意了,因此孩子便也学会了不断利用这样嬉闹的方式来吸引您的关注。

相关文章:放下手机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是聆听?真正的聆听应是…|Natalie Yim

+2

孩子总是不肯说“对不起”?

3-5岁自我发展中心

汤素琴心理师表示,虽然3-5岁孩子与外在的人事物出现比以往更多的互动,也能慢慢建立起同理心,但基本上他们仍处于自我中心发展的阶段,这样的自我中心指的是他们大部分时候的反应仍会惯用自己的角度在思考,往往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会认定自己想的,一定也是大家所想的。因此与同侪冲突中,常出现的是“我没错”,而“对不起”三个字往往会与“我是错误的”连结在一起,所以冲突后要马上说对不起对他们而言便更有困难。

家长有时容易忘记,很多时候孩子看事情的角度或是思考事情的逻辑,跟大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因此,孩子不道歉、不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有可能是孩子真的打从心底认为某些外在环境中事情的发生,跟他并没有直接关系,他真心觉得自己并没有犯错。

相关文章:要求小朋友分享 变成大人解决孩子间纷争的快速键|Natalie Yim

+1

对于脾气倔强的孩子,家长可以这么做

每个孩子的气质、个性大不同,有些孩子他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小心打到别人,做错事情了,但就是无法看着对方,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来道歉,此时,与其对孩子说一番大道理或逼迫孩子说,也可以先提供孩子另一个选择,如:等孩子情绪平缓下来后,让孩子为对方做一件事情来弥补,通常孩子会接受,而且愿意去做。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再逐渐建立起做错事要勇于道歉的习惯。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做对甚么、做错甚么

在公共场合中最常发生的就是几个孩子一起玩,但发生冲突,可能开始会打来打去,家长们第一时间也没注意到事情发生的状况,常常变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孩子们往往也变得越来越激动,就是不愿意开口说对不起。

汤素琴心理师表示,若孩子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们与其急着找出到底是谁对谁错,到底谁先出手打人、谁该道歉,不如先问问自己的孩子:“你先告诉妈咪,你刚刚做对了甚么?做错了甚么?”孩子可能会说:“我刚刚有告诉他,不可以打我。”针对这个行为本身,其实,孩子是做得对的,当别人出手侵犯他时,他有用语言告知对方不可以,此时,妈咪应称赞孩子做得对的部分。

相关文章:亲子教养|孩子吵架父母忌当裁判 体谅委屈、生气助小孩管理情绪

+25

教导孩子时,勿忘记称赞他做得好的部分

接着,可以继续问问孩子:“妈咪觉得你这样告诉别人不可以随便打人,你真的很棒,做得很好,那你可以想想看你刚刚是不是也有做错的地方呢?”家长应多让孩子在较稳定的情绪中自己思考本身的行为,而不是总是在第一时间充当起法官的角色,不听孩子的回应,擅自决定孩子行为的对错后,强硬地要求孩子道歉。

当孩子慢慢能够用语言说出他觉得自己对的行为与错误的行为,也才会越来越有思考改进的能力。汤素琴心理师强调,家长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反省改进,但提醒家长,在每一个过程中别忘了去看见并且赞美孩子做得好、做得对的地方,因为那么做才能够帮助孩子更愿意学习,也会学得更好更快。

相关文章:奖励小朋友是好是坏?怎样避免令奖励变为宠坏孩子|Natalie Yim

+12

“妈咪,为甚么别人都不用跟我说对不起?”

有妈咪提到,带着孩子去亲子馆玩,亲眼看到其他孩子用球打到自己的孩子,是别人不对,但对方不说对不起,孩子歪着头问妈咪说:“为甚么妳教我要说对不起,但是为甚么明明刚刚那个人用球打我头,我好痛,他都不用跟我说对不起?”

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原谅并真心尊重他的选择

汤素琴心理师说,可以先赞许孩子,告诉孩子他很棒,他知道用球打到人是要说对不起的,然后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咪有看到刚刚是他用球打到你,没有跟你说对不起,你可能觉得好委屈(同理孩子)。每个小朋友都在长大,都在学习,我知道你学会好多事了,你知道随便用球打人是不对的行为,知道做错事要说对不起,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小朋友他学会这件事了没,也不知道他有甚么其他不说对不起的原因。不过,即使他没有跟你说对不起,你还是可以试着原谅他,这样你又多学会原谅别人了”。

相关文章:怎样能培育出好孩子?其实答案就在自己身上|Natalie Yim

引导孩子将焦点放在自己任何时候都拥有多种选择上

大部分孩子在情绪里的时候通常会回答说:“我才不要原谅他呢!”“我永远都不想要原谅他!”,此时,最重要的是妈咪也要继续表示出对孩子的尊重:“好,妈咪知道了,妈咪尊重你的决定,也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生气,你不一定要马上原谅他,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原谅别人,也许等你心情好一点,不痛了,我们再来讨论。不过现在你也可以先想想要继续留在这里生气,或先去做点别的会让自己舒服一点的事…。”

借由这样的一个过程,主要是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其实都可以做出非常多选择,可以学着看见更多替代方案,而不会一直执着于对方为甚么不道歉的气愤情绪中,也不会总是把自己的情绪交由他人来操控。

【本文获“婴儿与母亲”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