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剧透】《你的名字。》反思  日本真的“东京至上”?

撰文: 刘健华
出版:更新:
《你的名字。》的背景画得极之细致,是电影大获好评的原因之一。
漫画家江川达也在电视节目批评《你的名字。》,随即引来很多回响,不少人也觉得他只是哗众取宠,甚至是出于妒忌心。(电视截图)

《你的名字。》在日本已经上映了12个星期,票房仍然是第一位,累积票房达到184.9亿日圆(约13.3亿港元),有望于今年内突破200亿日圆票房纪录;电影好评如潮,除了作画精美、爱情故事真摰动人,导演新海诚对日本传统文化如口嚼酒、组纽的歌颂也获得好评。但无论多完美的东西,都一定有人找毛病,尤其在这网络年代,《你的名字。》在压倒性好评之下,总有人觉得不是味儿。

著名漫画家江川达也上月于一电视节目中狠狠批评《你的名字。》,说:“从专业人士角度来看,完全不觉得有趣。”被观众甚至其他漫画家猛烈反击。始终电影好看与否完全是主观角度,但一则对《你的名字。》的批判却引起不少日本人反思,就是戏中是否存在“东京至上主义”的问题。

以下含少量剧透

《你的名字。》女主角三叶居于日本中部岐阜县一虚构城巿糸守町,爸爸身为町长的她却与当地很多青少年一样,对首都东京充满憧憬,尤其当糸守町连一间咖啡店都没有,三叶与她的同学也幻想着可以到新宿的咖啡店饮即冲咖啡而不是贩卖机的罐装咖啡,最后三叶的梦想成真了,她竟然与一个东京男学生调换了身体,可以亲身体验梦幻一般的东京生活,包括去新宿吃好好味的热香饼,在东京就连做兼职也开心过人。

在东京连做兼职也开心,因为有漂亮的姐姐,又可随时周围去拍拖。

有评论者以“东京至上主义”批评新海诚於戏中所诠释的日本:居于偏远地区的日本人视东京为圣地,人人幻想着可以离开“乡下”到东京居住,偏远城巿的价值被贬低,评论者举例说三叶明明可以选择到附近的名古屋就职,但最后几个居于糸守町的主角都来到东京生活,仿佛日本就只得东京一个大城巿,其余城巿都只是像糸守町一样是“乡下”。而事实上东京也并非梦想中的乌托邦,极度挤迫的生活空间、压力大得透不过气的工作环境,对于《你的名字。》将东京描绘成梦幻国度,评论者只觉得“很讨厌”。

三叶(左)与同学们在家乡的生活绝非不愉快,但他们偏偏对能够去东京生活有近乎偏见的幻想,令某些观众觉得不满。

不少网民也赞同该评论者的观点,认为电影不应鼓吹年轻人只视家乡为“田舍”,东京才是人人应该去的大都会,但自从5年前的311大地震后,日本人的安全感受到极大震撼,尤其居于偏远地区,对东京都有着更大憧憬,有网民指电影中的“东京至上主义”不是新海诚的偏见,而是现实中的真正社会问题,当乡郊城巿发展未能接轨,年轻人受潮流文化等影响涌到东京工作已是大势所趋,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更是政府机关应该反思。身处香港这国际大都会的我们未必感同身受,但内地其实也有无数人为生活离乡别井,不过他们寻找的可能不是甚么梦想乌托邦,只是一餐温饱而已。

离乡别井到大城巿工作的不止日本人,春节期间在内地大城巿的车站,也有大量急着回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