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启发创作】猫化填词人 从猫看出另类生活可能
沿着九龙城漫步,上一唐楼,灰黑的阶梯中布满一袋袋圆鼓鼓的垃圾,攀爬至七楼,打开铁门,那是王乐仪的家。屋中的乳白色浮雕假天花、圆拱形木走廊、百叶门,仿佛时间停止在80年代。里面一共住有四口子,除了王乐仪,还有丈夫阿𬬭,以及两只小猫:黄毛得得和黑猫珍宝。
王乐仪是浸大人文及创作系研究生,有关世界的,她都想写。写过小说、歌词和诗,字里行间总带有疏离和空间感,像盖上一层雾,让人看不清。刊登作品同时,个人简介总会附上一句——“艺多不精”,无法定义她是哪一领域的人。见面前,脑海中想像一阴郁的画面,正如阅读她的文字。而现实中的王乐仪,仍然拥有阴郁的色彩,但多一份沉稳和朴实。
“一起生活,不论舒服与否,都是自在的。”
遇见得得与珍宝
得得原名叫得得地,乐仪嫌太长,便改名“得得”。4年前乐仪和阿𬬭探访大埔一家猫舍,只有一只眼的得得独自瑟缩于猫笼一角,在逼仄密集的猫舍中更显孤清。阿𬬭把得得从笼里抱出,牠把整个头偎依在他怀里,发出呼噜呼噜的猫鸣,向阿𬬭撒娇。此情此景,两人都无法拒绝,决定带被冷落的得得回家。
得得的加入令乐仪的生活增添固定节奏。“我的上班时间很弹性,生活没有什么节奏可言。现在每天都要完成指定任务:喂食降尿素药,用针筒灌上满满6支水。”
虽常被猫抓伤,乐仪也没有怨言,反而与牠更亲近。“一起生活,不论舒服与否,都是自在的。当我答应和某人或生物同住,便会全盘接受他们,吸纳他们的面向。不舒服的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上年中黑猫珍宝加入,乐仪笑言也是阿𬬭“爱心泛滥惹的祸”。“情形很像网上约会,阿𬬭看见朋友贴文说捡到一只两个星期大的猫,名字叫珍宝珠,上面附了牠的影片。阿𬬭对牠一见钟情,即使拜门探访时猫因怕陌生躲起来,从未见面,也认定了要领养。”回家后乐仪第一时间为牠改了个简短的名字,叫珍宝。
“珍宝像一个港女,喜欢欲擒故纵,这头走过来翘着屁股要讨摸,当你伸出手的时候却跑走了。得得则是奉献型,会献上肉身享受抚摸,撒娇的同时发出悦耳的猫鸣,很直接。”
我不管世界混乱 不怕走过混乱 只为了有种爱叫温暖。
猫与她的文字创作
乐仪的文字,很少直接书写对象,总是保持疏离,让读者去揣摩和感受。上年她与亦师亦友的填词人周耀辉为吴莫愁的《接近无限温暖的你》合填歌词,送给爱滋病感染者,过程中却遇上难题。“歌词填到第10个版本,还是不够温暖,太文艺了。”周耀辉说:“乐仪你不如直接一点,想一下家里的猫吧。”
温暖与猫,令乐仪想起与猫相处的时光。“在家的时候,得得摊睡在旁边晒太阳,像大爷一样。我很累时,会把整个脸都埋在牠的肚子上,得得不会介意,也不退缩。牠的陪伴,我所感受到的质感和温度,还有牠身上独特的气味,是最温暖的。”乐仪把和得得相处的感受写在第11稿,遂被采纳:“我不管世界混乱 不怕走过混乱 只为了有种爱叫温暖。”猫的存在,是一种支持,这股热度,令乐仪有动力继续写作。
猫咪教会的事
“我的个性不易于直接表达自我,同时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情感。我的作品都是很个人化,但同时也很抽象。猫却不一样,牠们往往很清楚自己的情感,很诚实,喜欢很直接地表达自己。有时候得得吵着要吃饭,发出的猫鸣是低沉的,像在讲粗口,要你知道牠正在发怒。”撇开技巧,去除伪装,诚实地感受当下,对创作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如果能够对自己诚实,已经是很成功的事,但往往很难做得到,因此我更欣赏猫。”遇见了猫,乐仪的文字慢慢有了转变,不再尝试用语言艺术掩盖自己的混乱,学会拥抱纠结的状态,把混乱的自我呈现。
猫对我来说是面对自己的对象,可能因为他们从不委屈,反而让你清楚知道自己投射在牠们身上的情感是什么,教会我诚实面对自己。
“猫对我来说是面对自己的对象,可能因为他们从不委屈,反而让你清楚知道自己投射在牠们身上的情感是什么,教会我诚实面对自己。”乐仪形容自己那些比较隐密的作品是“比较猫”,像猫一样直接地书写生活,表达自我。
乐仪从猫看到生活的不同面向,认为猫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人到了某个年纪或多或少会思考自己为何存在,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猫却不会。哪怕是地上的一团尘球,牠们也为之雀跃,会奋力追逐。猫总是对生活很好奇,很懂得生活。”
似乎我们互相融为一体,我被‘猫化’了,猫被‘人化’了。
和猫相处久了,乐仪觉得自己也是一只猫。“似乎我们互相融为一体,我被‘猫化’了,猫被‘人化’了。”猫的加入带给乐仪更多的创作情绪和状态,也令她对世界的感知更敏锐。乐仪闲来也会学猫,趴在窗边看路上的风景,以猫的视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