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唔易做】坚毅母辞工学针灸 助脑瘫儿子语言能力追同龄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对于叶子芯(芯芯)来说,她不在乎什么起跑线,也不希望儿子入读什么名校,儿子健康成长,就是她唯一的愿望。芯芯的儿子晋仔在8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性瘫痪”,脑扫瞄显示右脑袋变白,医生更指儿子中度智障、左边肢体伤残,可能走路也成问题。医生的每一句话,令芯芯胸口好像被重重地打击,更一度想过自杀。但好友的一句话,令她重新振作,更决定辞去教师的工作,全力照顾儿子,学习中医、针灸及自然疗法,凭着她积极不放弃的精神,现年4岁的儿子,已能跑跑跳跳,语言能力更追赶至同龄孩子。芯芯明白儿子将来要走的路并不平坦,但她会以乐观的信念,守护着儿子。摄影:陈焯辉

看到儿子今天能够跑跑跳跳,对于芯芯来说,是最大的鼓舞。

眼前的晋仔,跟一般4岁的小朋友无异,在公园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在攀爬架上爬高爬低,看到妈妈从氹氹转爬出去,他温柔地说:“妈咪小心啲。”完全不能想像他是一个失去整个右脑功能的孩子。“他在8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脑瘫,右边大脑不能运作。”妈妈芯芯回想当日第一次听到医生这番话,心有如刀割,脑袋一片空白,久久未能接受这个事实。芯芯说晋仔出生后也没有患过大病,只是在3个月大时注射疫苗后曾出现呕吐一段时间,到6个月大时发现他发展比其他小朋友缓慢,直至8个月再带他作详细检查,才发现病情严重。

由于右脑不能正常运作,影响晋仔左手的肌肉,他会不自觉地将手掌合上,妈妈经常会温柔地提醒他不要将小手收埋。

“我们发现他不能坐稳、有斜视的问题,带他看了很多医生,先是儿科、骨科,最后再转介到脑外科,医生进行脑扫瞄之后,就发现他右脑是空白的,很快已确定为‘脑性瘫痪’。”芯芯对于这个病症一无所知,但当听到医生说这个病对儿子的影响:中度弱智、左边肌能痿缩、终身残疾……这一大堆可能出现的问题,令芯芯一下子崩溃,也感到绝望,更看不到将来。

好友一句话打消自杀念头

芯芯与丈夫为了寻求更多专业意见及找出病因,带着儿子看过多位权威的脑外科医生,诊金也相当昂贵,后来有医生更对芯芯说:“不要再花钱看医生,诊断的结果不会改变,他将来治疗费会很贵,将钱留来日后做复康治疗会更重要。”芯芯与丈夫虽然难以接受,但也认同医生的这番话。

在往后的10天,芯芯没有上班,将自己收埋在家中,整天只会哭,“就这样过了10天,我当时教的是中六的学生,准备要考DSE,想深一层觉得不可能这样不负责任,就决定回到学校,但上课时真的不能集中,会突然哭起来。”芯芯说当时在教员室有一位要好的同事走过来,问她有没有事,芯芯对她说“我有自杀的倾向。”当时同事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说话,反而对她说:“我帮你想过,如果你死,晋仔会好番,我觉得OK的,你可以死的!”这句话如当头棒喝,芯芯细想自己死了确实对晋仔的病情没有帮助,反而令他失去了依靠,芯芯彻底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相反更积极去为晋仔进行各种治疗。

晋仔外表与一般小朋友无异,只有细心留意,才会发现他左边身不及右边灵活。

努力钻研中西医 寻遍各种疗法

为了把握治疗的最佳时间,要为儿子进行各种复康的训练,避免左边身的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当时仍然任职教师的她,每晚完成工作,待儿子入睡后,便不断找寻医学资料,更研究中西医,修读自然疗法博士学位,最后更辞掉工作,带同儿子到国内进行治疗,又曾远赴菲律宾整整一个月作热沙治疗,“我看过很多外国的研究也指热沙可促进血液循环,在治疗后看见他有不少进步,就算多辛苦也是值得的。”

大人的情绪对小朋友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开心,他们会感受到,幸好我和丈夫也是乐观的人,也希望可以为儿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芯芯
在丈夫的支持及鼓励下,芯芯积极面对晋仔的病情,陪伴儿子进行各种治疗。(受访者提供)

为了照顾儿子,芯芯决心放弃任职多年的教师工作,当上全职妈妈,一直陪伴儿子进行各种治疗,但密集式的治疗,却令晋仔产生恐惧。“我一直有研究中医,针灸对他的病有帮助,但要在头落针,对于小朋友来说当然会惊,他有段时间睡到半夜会突然大叫,要我们安抚才能入睡。”芯芯后来修读自然疗法,研究芳香疗法及食疗,并用香薰为儿子按摩,她发觉疗效不错,儿子也不会抗拒。

晋仔现正就读特殊学校,每天会进行不同的治疗,更看到他不断进步。“之前行楼梯会因平衡力差而经常跌倒,现在已有改善。语言发展已能追赶至同龄的儿童。”曾被断定为中度智障及肢体伤残的晋仔,经过自己及妈妈的努力,现在已能跑跑跳跳,这一切对于芯芯来说,都是最大的鼓舞。

正面积极面对病情

由确诊脑瘫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芯芯说到现在家中的长辈也不相信及不接受晋仔有这个病,认为他行得走得,精灵可爱,只是父母太紧张,但芯芯明白事实就是如此,只有正面积极面对,才对晋仔有帮助。“其实大人的情绪对小朋友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开心,他们会感受到,幸好我和丈夫也是乐观的人,也希望可以为儿子带来正面的影响。”为了鼓励更多子女患有脑瘫的家长,芯芯更加入了脑瘫的家长群组,一班家长交流医疗资讯之余,也互相扶持,“治疗的路不容易行,我希望将自己积极的信念影响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