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FANTASY VII REMAKE》是否神作?本地游戏编辑点评好与坏

撰文: 胡剑威 永高
出版:更新:

PS4重头大作《FINAL FANTASY VII REMAKE》(FF7重制版)日本首周销量70.3万,虽然较2016年推出的《FFXV》72万首周销量略低,但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经济差也能够有此数字已算不错。而在这70万人当中,相信有超过八成是曾经玩过原作的资深机迷,大家都希望能够再尝23年前的震撼和悸动。要评论《FFVIIRE》,当然要找回昔日受过《FFVII》薰陶洗礼的人。今次我们请来三位前本地游戏杂志编辑,跟大家点评这款重制大作。如果当年有期期落报纸档买GAME书的你,这几位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现在就让我们重拾当年GAME书中“GAME评”那一页,看看几位如何评价《FFVIIRE》。(文:永高/编:胡剑威)

游云 @ 《GREAT GAME》创办人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将一款早已放在神坛上的大作重制,即使成品如何,支持或反对的声音都总会出现,毕竟这始终是新旧交替的一个状况。个人认为,作品做得好的地方,就是将米德加的住民心境、想法、政治取态放大,令玩家能反思神罗组织与“雪崩”之间的抗争,这应该是今集的最大收获了。

游云:“作品做得好的地方,就是将米德加的住民心境、想法、政治取态放大,令玩家能反思神罗与雪崩之间的抗争,这应该是今集的最大收获了。”

SQUARE ENIX打造的作品,CG精美当然是一定的,由于是重制作品的关系,以打造一些能触动玩家剧情作为目标也是情理所在。若以此作出发点,今次的作品可说是成功的。至于在战斗方面,召唤兽数量偏少以及只能在BOSS战使用是一大问题。

另一个状况就是在爆机后,将原有二周目方式改成选择章节的玩法,如此一来对玩家来说会有点花费时间,若果能改变成爆机后能即时回到之前的地图,然后再设置更多数量的隐藏任务,相信整体感觉会更理想。

评分:8/10

评价:反思抗争乃今集最大收获

SEVEN NAM @ 前《G-ZONE》编辑

《FFVIIRE》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有很多感情分,部份细节很能满足我们这群玩过旧作的老Gamer,例如BGM、胜利动作,还有情节上如光头佬不打Tifa等等。重制最令人感到舒服的部份是角色模组制作真的非常精美,配音也做得很好,令投入度大增,Aerith真的“好正”,以前对她不舍主要因为少了一位劲队友使用,今次重制的Aerith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往后剧情她的离队可能将更难面对。

SEVEN NAM:“《FFVIIRE》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有很多感情分,部份细节很能满足我们这群一玩过旧作的老Gamer,例如BGM、胜利动作,还有情节上如光头佬不打Tifa等等。”

画面整体来说也做到一线作品水平,特别是角色模组从未见过如此Detail,但场景跟角色模组出现很大落差,而且愈玩愈明显,像偷工减料。虽然并非致命伤,但场景画面粗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都有一种印象是 “每集《FF》都是主机机能示范作品”,例如采用Luminous Engine的《FFXV》表现无懈可击,然后当你跟采用Unreal 4的《FFVIIRE》比较便出现落差(《FFVIIRE》不采用Luminous Engine而用Unreal 4个中原因SE曾经公开)。《FFXV》无论模组跟贴图都比《FFVIIRE》好,所以后者场景画面粗糙绝对是受限于Engine问题。

游戏中的支线设计始终给人一种很俗套的感觉,例如寻找猫、寻找小朋友、杀几只老鼠等,都司空见惯,这次支线设计大概是由鸟山求负责,这么多年也是以此套路设计;另外视点角度也不算太满意,这点比较难解释,像最近玩《仁王2》、《人中之龙》等也不觉头晕,但《FFVIIRE》却有点晕眩;最后就是游戏中一些需要侧身经过狭缝、走过独木桥,又或需耍长按按钮开门的位置,感觉很冗长。长按门钮这些玩意很多游戏都有,但《FFVIIRE》中出现的却没有任何意思,也不是要你控制力度和输入其他复杂一点的操作,像是在纯粹拖延时间一样。

最后想分享一点更个人观感。《FFVIIRE》对我来说感觉像《EVA新剧场版》,“重制”并非单纯旧作重制,而是对整个《FFVII》世界重制,令人反思当中角色早已在经历二周目:假如给他们机会再选择一次,故事到底有什么不同?从Cloud跌入教堂一刻,真正面对Aerith的一幕,野村于《CC:FFVII》都同样如此安排Zack初遇Aerith,从那一刻开始,剧情已注定偏离旧作。

评分:9/10

评价:角色早已在经历二周目

阿银 @ 前《G-ZONE》总编辑

最满意的地方是游戏很成功地将当年《FFVII》的世界观扩大化,多了很多细节内容,可以让粉丝尽情享受更多《FFVII》中的世界观;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游戏为了要扩大这种世界观,加插过多支节,其中部份是有拖时间之嫌,有些则逼你睇片,如果要说RPG的自由度,今次《FFVIIRE》可以说是零。

阿银:“最满意的地方是游戏很成功地将当年《FFVII》的世界观扩大化,多了很多细节内容,可以让粉丝尽情享受更多《FFVII》中的世界观。”

接著是游戏系统,首先是Battle System充斥著很多问题,例如在“Normal/Hard Mode”的情况下,Lock On系统是有距离限制的,走得太远会自动“甩lock”,转换角色有时又“甩lock”,在电光火石时你需要冲前再Lock On一次,感觉就像上前送死一样。

接著是介面,右下角的HP显示不太清楚,很容易看不到自己HP不足,特别是当电视屏幕愈大,情况愈严重;第四是闪避系统,它跟我们一般所认识的动作游戏如《Sekiro》、《仁王》等存在很大分别,很难找到其闪避判定,完全“唔知喺边”,更不要说之后出现一些怪物可以冲前擒拿、既不能挡也不能闪避的招式。

上述的都是“Normal/Hard Mode”模式,当你玩“Classic Mode”又出现另一更严重问题,就是即使游戏中出现的每个怪物及Boss有多厉害有多难打都好,在“Classic Mode”你也不会感受得到,是可以一边看Netflix一边狂按战斗按钮便可轻松过关的程度。

最后是Cut Scene,游戏中的过场动画经常模仿《Gundam》那种宇宙360度环回镜头,“Dolly前Dolly后”(不断走近或走远摄体以达到震撼宏观效果),有时在版图上行走镜头又会强逼扭到一个早已设定好的地方,令人耳目晕眩,无所适从。

评分:7/10

评价:Battle System充斥太多瑕疵

永高后记:未能为日系RPG寻找新出路

《FFVII》是1997年推出的,但真正期待重制的年份是2005年,当年在E3上“重制《FFVII》的传言甚嚣尘上,之后SQUARE ENIX一时否认一时又不排除可能性,就这样扰攘了十年,直到2015年正式宣布重制,全球机迷欣喜若狂,SQUARE ENIX股价暴升,可见大家对此重制的期待和重视。但因为第一波重制效果未如理想要推倒重来,结果机迷又要再干等五年,到了今天在风雨飘摇之时正式横空出世。机迷一等,便等了十五年。

我确信今次有玩《FFVIIRE》的绝大部份都是昔日的老机迷(起码不是姜涛这一年龄层的手游世代),而老机迷购买的是一份情意结,但要满足这份情意结也不容易,如何将23年前的游戏做到能配合这个世代的玩法和节奏?绝对是SQUARE ENIX的一大难题,如果掌握不好,便代表老机迷苦等十五年的好梦成空。幸好在开发小组谂爆头之下创作了一种“动作+ATB”的新战斗模式,尽管一如阿银所说无论锁定和闪避判定等上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算游玩过程不会过于冗闷,例如打地狱屋时,我便要在不断被虐杀的情况下思考要如何部署二人出什么属性招数及出招时机,颇具挑战性。因此“战斗系统”这一部份我是按赞的,唯一失望诚然游云所说:只能限定地方使用召唤兽,毕竟以前利用召唤兽播很长片搞大龙凤来猎杀虾兵蟹卒小喽啰已是一大乐趣,现在这乐趣被抹杀了。

永高:“开发小组谂爆头之下创作了一种‘动作+ATB’的新战斗模式,尽管锁定和闪避判定等上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算在游玩过程上不会过于冗闷。”

《FFVIIRE》当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Seven Nam说的过多按钮开门是一个败北,感觉就是开发小组很想在一些场景上拖慢节奏,以让玩家好好浏览身边风景之余,也为剧情铺排凝造气氛。但次数实在太密集,加上浏览身边风景要看个人习惯,我想冲关你夹硬逼我看落马州罗湖好风光只会令人心烦气燥。至于阿银提到的CG片段我宽容度则较大,因为“玩《FF》=睇片”这种观念正是从《FFVII》开始培养出来的,而且新作不乏搞怪情节,其中一幕大跳百老汇舞更是华丽眩目,恶搞程度以为自己玩紧《人中之龙》,及后欣赏神罗博物馆那段很长的世界观介绍片也非常高质,我想我是属于喜欢睇片的玩家。

另外,虽然已加入大量为雪崩角色设定补完的剧情,例如洁西经常性挑逗、毕格斯的硬派率性、威吉的正直单纯兼为食,但到了成员们最重要的生离死别一幕时,反而营造不出应有的高潮和伤感,主要原因是那几场生离死别戏彰力不足,不够紧凑也不够赚人热泪,算是苦心经营下的半点可惜。

永高:“《FFVIIRE》可以让一众昔日沉醉于米德加世界的玩家,让大家再次感受Cloud、Aerith跟Tifa之间的牵绊。”

23年前日系RPG因《FFVII》而定名,为一众日系厂商订立了开发RPG的风格趋势;23年后的《FFVIIRE》同样可以为日系RPG寻找新出路吗?如果单以这一集表现计,看来有点勉强。不过作为重制作品,它绝对可以让一众昔日沉醉于米德加世界的玩家,让大家再一次感受Cloud、Aerith跟Tifa之间的牵绊(下水道叫醒边个令我好挣扎),还有神罗与雪崩之间的恩怨情仇。但愿我们可以很快看到往后《FFVIIRE Chapter2》Cloud、Aerith跟Tifa的故事,最好是一年后能推出,毕竟当年等睇《Game Of Thrones》新一季已是我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