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气大排档变社区讲堂 盛记老板:沙田是我的根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我对沙田不只有感情咁简单。”盛记面家第三代掌舵人张文强(B哥)说:“沙田是我的根。”自度过2008年的加贵租危机,盛记开始回馈社区,每月一日请长者免费吃面,吸引深水埗明哥前来,互相出钱出力,实行跨区分享,更不时邀请名人到面档向学生分享,这次的主题是“生命迹象”。

搭建临时讲台 名人大排档讲talk

嘉宾刘进图分享,他人生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都在读书时期找到。(黄泳桦摄)

盛记营业时间朝六晚十一,日间是茶餐厅和面档,晚上变身火锅店。短短3小时落场时间用来把茶餐厅变身社区讲堂。员工、熟客和街坊合力擡起圆台、厚重玻璃和木凳,再于水吧前搭建一个小舞台。一切都只为仅余的空闲和空间搞个分享会,是次分享会以沙田的年轻人优先。甫开始,细B(B哥的兄弟) 就上台鞠躬道歉,他指本来活动邀请陶杰来分享,因沟通误会,改由前《明报》总编辑刘进图主持。刘进图分享2014年遇袭事件后,康复过程令他学懂生命最重要是亲人朋友、理想和信仰。

沙田,盛载我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对B哥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盛记,而盛载盛记的就是沙田区。B哥由出生到现时55岁,都住在沙田,“沙田是我的根。”你要他数爱沙田的原因,他可以具体说给你听,罪案率低、多休闲地方、居民和谐、有工厂有商场什么都有,但最重要是生于斯,长于斯,所以一步不离沙田。1956年,张盛在沙田墟外围以“盛记”起家。那是整个沙田最旺的地方,有百多座三层楼宇,四周是农田,对着沙田海。B哥忆述童年趣事,“跑上山,采野果,去河边玩好开心。”80年代,政府发展新市镇,沙田墟遭清拆,B哥一家住入禾𪨶邨,盛记则搬入沥源熟食中心。沙田人口由当时两万人至现在63万人,变化翻天覆地,B哥直言沙田的改变是好的,“城市发展就是这样,变得好了。虽然有时有点无奈,但最重要是你做好本份。”无奈是总有小店要消失,现时沥源熟食中心为香港硕果仅存的第一代公屋熟食中心。

分享会紧接晚市,B哥没有一刻停下来,却总是一副笑脸。(黄泳桦摄)

度过领展加租危险 免费派面回馈社区

其实要访问B哥,好难。活动开始前,他在厨房炒饭。讲座一结束,B哥坐下不到一分钟,就要跑匀全店指挥如何还原现场,准备晚市。难得说上两句,又跑去向前来帮忙的街坊朋友寒喧道谢。这么忙,为何还要大费周章搞分享活动?B哥说,盛记经历不少风浪,“所以我喜欢请有好多经历的人来分享。”

盛记店内有大量书籍,免费借阅。(黄泳桦摄)

今年,盛记在沙田屹立刚好一个甲子。2008年,盛记的业主由房署转为领汇(现称领展),大幅加租,要一店顶下六店的铺位,面临闭业危机。后来,在众人的协助下,成功转型,晚市改为盆菜和火锅店,拉上补下,生意得以持续。翌年,每逢农历十六日,B哥都会搞“长者开心日”派面。选这天,是为了不想扰乱长者农历十五吃素的习惯,有时怕应接不暇,更加索性闭店。“因为自己做好本份了,也有足够的生意,就要回馈社会。”B哥说他小时候挨过穷,好惨,他明白那种处境。帮人其实也是帮自己,这次活动的海报由街坊帮手设计,每次活动都有不少义工来做“苦力”。

临时搭建的小舞台,还附有闪灯。(黄泳桦摄)
盛记员工以外,街坊和熟客都合力布置场地。(黄泳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