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辞公职再执屠刀 望成猪肉营销专家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从屠夫一职转行公务员十多年,最近毅然决定辞职重出江湖“卖猪肉”。更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优势,集理论研究和经验屠夫之长钻研探究,成为猪肉营销方面的“专家”。“卖猪肉10年赚了200万,当公务员12年分文不剩。看来,公务员还是没有卖猪肉实惠。”

北大毕业后,陆步轩与猪肉似乎结下不解之缘。(网络图片)

在香港,可能没什么“三大”毕业生愿意卖猪肉,担任“肉类分割技术员”,辞任公职改行做屠夫更是闻所未闻。不过,在陕西西安市,就有一位北京大学高材生,80年代毕业后就被分配在西安街头卖肉,被称为“北大屠夫”;后来,他转行做公务员十多年,最近又毅然决定辞职重出江湖,手执屠刀卖猪肉。

据《华商报》报道,1966年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的陆步轩,1985年以区文科首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作为名校毕业生,理应有不错的归宿。但他似乎运气不佳,被分配到长安街头卖猪肉。

这个“北大屠夫”的故事,在2003年7月经华商报报道后变得众所周知,更在国内掀起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成名”以后,陆步轩被安排进入西安市长安区档案局,从事地方志工作。当时,他把肉摊交给妻子打理,2010年再转交别人。怎料时隔十多年,他决定重出江湖,对外宣称“辞去公职继续卖肉”。这次他把肉档“扩大”,和北大校友合伙在网上销售。

卖猪肉比公职赚钱?

《华商报》记者访问陆步轩,他表示当公务员赚的倒不如当屠夫,“卖猪肉10年赚了200万,当公务员12年分文不剩。看来,公务员还是没有卖猪肉实惠。”他本来以为公职比肉档的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而且受人尊重。不过,真正上班之后,他的工资一开始只有1000元,与开肉店的收入相差甚远。而且作为一个基层公职人员,收入低,工作辛苦,假期不多还经常加班。工作琐碎又枯燥乏味,在学术上也不会有什么造诣。

“北大屠夫”有毕业证书“认证”。(网络图片)

陆:自己是“异类”,现在又“异类”一次

2009年,北大毕业生陈生创办“广州屠夫学校”,请到陆步轩编写教科书,担任老师和名誉校长。后来,陈生邀情陆步轩跟他一起卖猪肉。慎重考虑后,陆步轩决定辞职“重出江湖”。

他表示自己是个“异类”,然后现在又“异类”一次,“把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公职给辞了,要重操旧业当猪肉佬。过去我是匠,卖猪肉的匠人,现在我想成为家,一个猪肉方面的专家。”他在2010年为屠夫学校撰写教材时,发现一般专家教授多从生猪的养殖、繁育、防疫上阐释,对猪肉销售环节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实践经验;而杀猪卖肉的,实践经验丰富,但缺少探究、分析、总结、表述的能力。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优势,集理论研究和经验屠夫之长钻研探究,成为猪肉营销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