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跟随29省份取消农业户口 农民可保留土地
撰文: 陈晓
出版:更新:
北京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在9月19日出台的《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意味著自1958年开始、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将不再存在。此后,包括北京在内,30个省份陆续出台各自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并都提出“取消户口性质区分”。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206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5.6万人,较2010年275.5万人增加了10万人。在今年8月初,北京警方集中推出的18项便民服务措施中,提出了“取消北京农业户籍人员户口性质由农业变更为非农业条件限制,主动申请即可办理”。
失身份不等于失土地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失去了农民身份便要放弃土地,令农民失去固有的优势。不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竹立家认为,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和待遇。转居民既不是变成非农户口,也不是变成过去概念中城市户口,而是强调在国土范围内,都是平等的身份。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则表示,户籍改革有不同路径,即使放弃土地,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简单给予现金补偿,肯定要在社保、基本公共服务上拉近和城里居民的差距,否则仅仅给房子、给钱,福利待遇却没有跟上,农民也不会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