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朱国福:将拳击融入形意拳 民国武术赛最优等
在今个星期的文章提到过,远在民国时代,就有一批武术家主动吸收外国技法,包括拳击、柔道、剑道等。而今天要介绍的【名家】,便是最早将拳击引入传统武术体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就是“朱家四杰”的老大,曾在第一届国术国考勇夺第一的朱国福。
朱国福(1891—1968),河北定兴县大朱家庄人。由于少时体弱,被叔父带去形意名家马玉堂处习武。其时马玉堂与号称“铁罗汉”张长发交好,于是朱国福也在张长发门下学习八卦掌等技。
尔后朱国福又拜“定兴三李”之一的李彩亭为师,学习形意拳法。到二十岁时,朱国福已经在乡里间颇具名气。他率先在河北开始自己的保镳事业,并常常往来于北京、天津等地。与此同时,马玉堂将朱国福引荐给师父李存义及张占魁,朱国福便在天津中华武士会继续研修。回乡后,朱国福曾与同乡孙振川(孙禄堂门下弟子之一,以八卦掌闻名一时)切磋交流,对他的八卦掌功夫甚为欣赏。1917年,经孙振川及李存义两人举荐,朱国福正式拜在了孙禄堂门下,学习孙式八卦掌及太极拳。
1923年,朱国福受人委托,护送政要南下上海。恰逢上海正在举行拳击比赛,朱国福便在朋友介绍下观赏了数场赛事。自此,朱国福对拳击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能将拳击技法跟传统武术相互融合。为了验证所学,他将拳击训练授予了三位弟弟:朱国禄、朱国祯、朱国祥。四人经常一起进行搏击训练,据太极拳家顾留馨(1908—1990,精通陈、杨两家太极拳,普及太极拳的功臣之一)忆述,他们平时都会在孙禄堂面前练得规规矩矩,孙禄堂一走他们就会载上拳套“大打一气”。除了兄弟间的练习外,传闻朱国福还报名参与过公开的拳击赛事,与不同国籍的人交过手。
【点击图片观看资料】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武术精英。经过三日比赛,各路名家、大师纷纷落马,最后进入决胜圈的只剩17人。为免再损兵折将,大会主张用文试决定最优等15人。结果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三兄弟俱赢得最优等,其中朱国福更位列第一。朱家兄弟顿时声名大噪,被合称为“朱家四杰”。
不久朱国福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主任,负责指导中央国术馆的教学工作。其三朱国祯则被聘为技击队队长、二弟朱国禄为副队长。朱国福在教学中大胆革新,一方面大幅度加强散手训练,另一方面大量增加拳击的研习,定名为“搏击课”。这种做法在当时惹来不少非议,很多国术老师认为国术馆应专心研习传统武术,而不该将拳击放到如斯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一年多后,愈来愈多人认同朱国福。盖因在1929年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中央国术馆学员的成绩最好,二弟朱国禄亦夺得了亚军。相反,许多坚守传统的老师,或报称隐修的僧侣,在首轮就已经全军尽墨。
1932年,朱国福离开中央国术馆,应邀担任湖南凤凰34师军训所少将副所长,之后到湖南长沙任湖南省国术馆任教务长兼总教官,主要培训军官和队长。翌年,中央国术馆因为缺乏经费而被迫闭馆。朱国福于是四处筹集经费,在重庆组建了重庆国术馆,并从外地邀请来杨法武、郭孟申等多位名家担任教官。当时许多重庆的国民党高级官员都慕名跟朱国福学拳,例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就跟朱国福学太极拳。
【点击图片观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国福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并担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研究整理组组长、中国武术学会委员、重庆市武术协会第一届副主席等职。1953年,朱国福接受西南军区贺龙元帅的邀请,为军队培养武术人才。可惜,曾为国民党服务的记录,让朱国福免不了承受各种政治冲击。
文革期间,重庆大学门口挂著“打倒国民党少将朱国福”等标语,红卫兵也常来家中骚扰不断。朱国福积愤成疾,于1968年第二次中风,最终在重庆辞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