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裁员有迹可寻 串流电视来势汹汹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周一(16日)宣布将重组业务,并裁减一成人手,料涉及约350人,以挽救近年愈见疲弱的盈利表现。行政总裁李宝安指出,裁员是因近月的示威活动波及各行各业,才要在经济下行时须采取措施,保留发展实力,但从TVB近年江河日下的收视表现看来,本港的经济走向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根本成因也在其未能在串流娱乐的世代中,以节目质素来巩固观众群和吸引广告商。
TVB行政总裁李宝安在致员工的信函中表示,近半年的示威冲突使“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广告界、电视、报章和其他媒体将无一幸免”,故所有企业“均有责任措施,令公司营运得以持续发展及保持主要动力。”毫无疑问,随着反修例运动和网民发起的杯葛活动,TVB一如其他行业一样,正面对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挑战,使其裁员的理据看似合理,但从TVB近年盈利表现不断恶化而言,当下的社会浪潮实非公司走向末落的主因。
收视与盈利同告下跌
据2018年的年报显示,TVB不但首次录得至少30年来的全年亏损,而盈利表现恶化的原因,部分却是因管理不善而起。在非传统电视业务上,2017年TVB本想借着“大台网”(big big channel)来拓展社交媒体及电商平台的商机,惟在2018年大台网却反为公司带来1,900百万元的亏损。对比2013年盈利高峰期时,这些数字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在捉襟见肘年代却是不容忽视。另外,TVB去年业绩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投资了两笔星美控股(已被停牌)的债券,使致TVB须作出5亿元的减值拨备。
纵然业续转差有其管理成因,但在传统电视业务上,TVB亦不见得能保有旧日的优势。除了盈利连年滑落,TVB近年的收视率亦见下跌。例如,翡翠台平日黄金时段的收视率由2014和2015年的22点,慢慢下跌至2016年的21点,继而再滑落到去年的20.1点。虽然在2019年中期报告中,TVB的广告收入仍达11.36亿元,仅较去年同期微跌1%,但有此表现,某程度上只是受惠于本港推出虚拟银行、自愿医保计划、年金计划等新政策,而须投放的广告开支,故暂时未能确切地反映出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正向关系。
过去,“01观点”曾以剧集创意、人才外流、政府政策等面向,拆解TVB江河日下的结构成因,惟在串流娱乐崛起的世代,TVB早已不只面对本地的竞争者,而是全球的娱乐产业。“不惜工本、抢占市场、建立‘护城河’”近年已成大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而此手法更不只见于共享单车和外卖速递,更引进了串流电视的市场,成为吸引全球观众的营商手法。更重要的是,全球的串流电视不仅只用低廉的订阅计划作招徕,更有提供甚具质素的节目来建立口碑,巩固用户的忠诚度。
与全球串流媒体竞逐市场
相比之下,在Netflix(网飞)首次公布的非本地用户数据可见,该公司在亚太区的订阅量已由2017年第一季的466.4万户,跃升至本年第三季的1448.5万,而这倍数的增幅,同样可见于欧洲、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与此同时,随着迪士尼、苹果、AT&T等企业相继宣布加入串流电视的市场,可见未来数年里,以“烧钱”的手法制造高质量的节目来吸引观众,仍是所有串流媒体的生存之道,而这竞争尚未步入白热化之前,TVB面对的挑战更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虽然这种经营模式对股东来说,短期内未必有利可图,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若能他们只须付不足100元的月费,便能观赏《王冠》(The Crown)、《毒枭》(Narcos)、纸房子 (La casa de papel)等全球热播的电视剧,观众还会想念《溏心风暴》的陈旧桥段吗?
电视剧集曾经被视为在地文化的一环,但在资本及文化全球化的年代,本地影视制作也无可避免须与外地创作竞争,这趋势在年轻族群尤其明显。香港的影视产业曾经撑起半边天,电视剧集及输出到内地、台湾等亚洲地区,有如文化领袖。面对消费模式及市场结构之改变,影响的不只是曾经的文化产业风光不再,还有相关从业员的生计。除了影视业须自我改革,适应汰弱留强的市场竞争外,政府也须反思其有否在政策上提供良好土壤,让有心影视创作的香港人能有发挥所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