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愉快学习可行吗?还是必须先苦后甜?|程卫强
很多朋友都问我,愉快学习是否真的可行?他们觉得愉快学习都是离地万丈的东西。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观念,就是“No Pain,No Gain”,所以觉得要有得著,就必须要痛苦。
要流汗,才有得著,这是正确的。但流汗不一定痛苦。举例说,孩子到公园跑跑跳跳,弄得满头大汗,但是很快乐;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在公园内跑步够30分钟才能完成任务,他们一定过得很痛苦了。同一个活动,不同的情绪感受,完全取决于活动过程。
所以,游戏与否并非取决于活动本身,而是家长的态度、孩子的理解。儿子朗朗K2刚开始需要做功课时,我会跟他比赛“斗快、斗靓”(因为他是一个比较爱拼的孩子嘛),因此,差不多“佢做几多我做几多”,但他在过程中慢慢地将功课培养成为习惯,过程有欢笑、有互动。当然,在刚开始时家长需要较多的时间投入,因为要有互动、要有参与嘛,他做功课的时间也可能因而较长,但当习惯形成后,孩子就会较自觉地学习。K2时朗朗能够自己在房间做功课30分钟。现在小学了,他会在学校自发地完成部份作业才回家。我想,父母们都希望见到孩子自发学习吧!
朗朗的兴趣活动也不少,但他有权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接触机会,让他决定是否学习(在过程中,父母也需要玩得很投入,父母需要做一个榜样,而非旁观者,不是单单说:“嗱!呢个系钢琴,你去弹吓睇吓钟唔钟意玩,钟意就帮你报名啦!”)。就以钢琴为例,他学了超过一年(没有考过任何级别),刚开始时很有兴趣,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了,于是便停学了。自主性,也可以让孩子对活动更有动力、更有Buy-In。
“爱学习”这个态度,必须由小培养。孩子越大,他们受外界影响就越多,老师的态度、同辈的沟通、社会文化的薰陶等,都会造成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及想法。
再一次,愉快学习的关键,不是在于学什么,而是怎样学。父母们,你懂的!
作者简介: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Victor Ching
两子之父,现为大学客席讲师,同时是专注力不足症(ADHD)患者,现身说法读书不需要坐定定、分心也不一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