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米】复兴港人港米 90后少女高呼:“我想做农夫!”
撰文: 邓丽婷
出版:更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农夫们应该最感同身受。本月23日,二十几名义工齐集八乡,在七千多呎的稻田上埋首收割、打谷、晒谷,当中不乏年轻的脸孔。
修读时装设计的珈璐(25岁)这天戴上草帽、太阳眼镜,穿上长袖上衣,蹲在田上,一刀一刀收割稻穗,动作俐落,犹如熟手女农民。她毕业后没有加入时装行业,笑言已“退出江湖”,但就爱务农,高呼“我要做农夫”。
珈璐透露,这是她第五次在这片农地上工作,“一开始,还是一片草丛时,就来帮手除草、翻泥、灌水”,形容过程好玩,“喜欢接触泥土,亲近大自然”,更透露将会去台湾务农。
她称种米较有成功感,“菜的周期好快,米是我们的主粮,会饱肚”。
航海学生:社会应尊重农夫一职
“(种米)可以接触到城市没有的东西,就如打谷机、物理防御的耕种方法。”就读航海学校的学生吴锐燊(Leon)坦言,自己的米自己种,相当有意义,也明白何谓“粒粒皆辛苦”,见到收成的稻谷,感到很开心幸福。但他坦言,耕作只是一门兴趣,若以此为职业,担心未必可以糊口。
对于农夫二字,Leon说:“好多城市的人未必会以‘农夫’尊称耕种的人,可能会形容为返乡下耕田”。他认为,社会应尊重“农夫”这职业,因为每一个人的必须品都是取自大自然,出自这群人的一对手,所以未来应继续推广公平贸易,而不是压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