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小商户几千蚊做自主勇士 游走大角嘴富多来商场
走进大角嘴樱桃街富多来商场上层,微风吹过,阳光洒在开阔的走廊上,照着各个店舖放在地上的盆栽,转角一列柜放在走廊边,上面挂着一件工衣,旁边有人用电磁炉煮食;转进商场内部,几个小孩坐在地上玩游戏机,有店舖在玻璃上贴满报章,抒发政见。你没看错,这里是商场,却是领展与大财团以外,位处奥海城对面、1980年已存在、有许多个业主的小商场,一个充满不会赚到尽的业主老板、人性化的管理,造就多元、贴近生活所需的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过去,但谁说那不是未来?
早前反地产霸权组织“唔帮衬地产商的圣诞”举办“小商场导赏团”,带公众游走大角嘴,先回看地区自在多元的历史,再走进小商场寻访其中人物,探看过去,同时揭示未来。
多元的大角嘴:乘船到上海 天台放风筝
1870年代的大角嘴有油库、船坞,后来码头建成,可乘船往上海。“曾几何时这里有重、轻工业,有不同交通、工作、便宜住屋的可能性。”“唔帮衬地产商的圣诞”发起人庞一鸣说。活动当天义工Annie带我们走上唐楼天台,近看当年号称最廉宜却享有海景的富贵大厦,并道出昔日的天台风光:“以前小朋友最爱上来放风筝。”
随着行业变迁,大角嘴由工厂区逐渐变成现在的商住区,银行取代了旧码头,大商场落在昔日的海上,如今在海景街“远眺”,只看到重建后一幢幢的高级住宅。Annie说:“以前有空间,做什么都可以,现在变得单一化,只有商场,进去就是消费,食和玩。”庞一鸣提到:“因着银行和豪宅进入,街的结构改变了,都是酒吧、高档的食肆。”
名牌以外的选择:四五百蚊的眼镜
当到处都在变的时候,小商场保留了那种多元,并切合着街坊所需。一分钟路程外的大成商场藏着一间小小的眼镜店,老板卓先生两年前想退休,却因街坊一句“唔好啦”而留下。“啲老人家唔系咁舍得洗钱,出面大街、弥敦道呀𠮶啲你配个眼镜呢,千千声,佢地又唔需要名牌,我做开𠮶啲系一般物料,四五百就有。”加小商场租金较低,也让他定价可以较低,还有空闲免费帮街坊调较眼镜。“有时眼镜歪了,出去未必会同你整,‘冇得整架啦,配过副啦’。”由小市民独立经营的小店,就是有空间配合每一个人的需要,给人不一样的选择。
然而,老旧原来不被大部分人欣赏。“好少小朋友喺到配呀,人地啲仪器先进,(家长)见到我,(心想)‘你都唔知系唔系嘅’。”他笑着说,不太介怀。在大财团垄断下缺乏选择的今天,他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各有各做啦。”
实而不华的凉茶店与凝住时光
同样“老旧”的,还有富多来商场外的凉茶店——抱着老式思维,只卖两款:凉茶和五花茶。“卖得多呢冇咁精致啰,啲野会失传、愈嚟愈差。”老板娘林太说。庞一鸣对这种专注印象很深:“一般人做生意,当然卖多几款,看看哪款跑出,别人来到没看见平常买的那款,很容易就不光顾。”
林太却只在意给街坊喝的凉茶是不是真材实料,不计成本特地去找好的糖,平实的背后藏着心思。因租金低也因设身处地,定价顾及居民负担能力,即使凉茶需费心熬煮一日,价钱也比一般店舖便宜。
富多来商场糖果店的店主尹先生同样用心,知道街坊喜欢吃辣便多进货、小孩漏了东西便帮忙保管、糖果仍然维持在一包两元、三元。能维持这样的价格,也因舖位是他自己的,不用交租。“(出面)肯定冇(这样的价钱),赚埋都唔够租。”
业权分散 人性化管理够自在
除了因租金低而变广的营商空间,小商场也因业权分散,自组法团,避过硬梆梆的管理。许多人都在走廊放盆栽,把环境布置成喜欢的模样,甚至贴上报纸抒发政见,没人会以“有人投诉”之名阻挠,小孩可以随地坐而不被驱赶。加上当年人性化的设计,每间店都有自己的信箱,有些店里更有洗手盘,加个电磁炉便能煮食,俨如小小的民居,每个人都自在地生活着。
“大家可以看到曾几何时商场很人性化,有很多可能性。不是现在领展、大财团的商场那样。”庞一鸣说。富多来商场在1980年由地产商建成,并分售舖位。“只要业权不在大财团手,小店便有空间做任何事情,而且做起了以后,不会被疯狂加租,不会一段时间就要你装修,又选哪些舖可以入商场。”
用几千元做自主勇士 发挥专长重拾尊严
虽然这些小商场人流较少,却多藏在市区之中,有活用的潜在价值。“可以去找这些空间,在小商场中做些有意思的生意,无论是环保、服务街坊、社企、本地生产的都好。”庞一鸣说看到年轻人在尝试找空间开店,例如有人进了街市,于是想透过办导赏团带大家去接触另一种可能。富多来商场最近正有六个年轻人以几千元租了一家店办咖啡工作坊。“在抱怨选择少以外,都可以支持走出来的勇士,甚至自己都可以用几千元成为一个勇士。”
小商场虽老,它的人性化却似乎揭示着未来的路。Annie说,在大财团垄断下,市民无法做小生意,要不做清洁,要不做快餐。小商场正是让市民重拾尊严与发挥技能的空间。庞一鸣指:“善用每个区的这些地方,卖回居民需要的东西,如果建立到,就可以有自主,即使领展怎么样,我们还有个小小的喘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