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战迹.影评】一战从军实录 戳破战争迷思
入场看《不老的战迹》(They Shall Not Grow Old)前,必须弄清几点。一,这是一出纪录片;二,严格来说,里面不单没有剧情,就连角色都没有;三,电影由一战历史影片数码修复制成,所呈现的乃真实战场,故此不乏血淋淋、甚至尸骸遍野的镜头(真血真尸!)——有鉴于此,本片某程度应列三级,画面多少令人不安。惟以上种种,却无损本片的高质及可观性,不似一些纪录片令人昏昏欲睡;反之,这绝对是出媲美经典的精彩杰作,大人细路都应看看,尤其是“战争迷”。
本片为纪念一战一百周年而拍,由《魔戒》三部曲导演彼德积逊(Peter Jackson)操刀,在BBC协助下,画面用了分布英国多处的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收藏的史实片段,声音则编辑自超过600小时的老兵访问。可见,这出纪录片的制作何其恢宏、认真,务求将最真实的战场状况、前线士兵最真挚的感受带给观众。
虽然本片为纪录片,但却极力拍成剧情片般——比较“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这无疑更真实,甚而接近百分百的真实;较诸一般纪录片,多添了故事性,以至起承转合,当然最后还有回甘余韵,透过“由下而上”的视角为大家完整道出何谓从军打仗。
笔者常云,要评价一出电影,至少可分五个方面,分别是人物、剧情、气氛、言志,最后还有技术。可以说,尽管《不老的战迹》没有角色,没有故事,但前两者的评分却非零分,而是绝对合格有余,至于气氛和言志方面,更可能是一众战争电影中最有力、最真切的一出,另外技巧上的场景、音效等,也没有什么可挑剔余地。所以,只要做好期望管理,突破文首所提及的三大障碍,《不老的战迹》肯定不容错过。
电影暗含角色及故事,片中“主角”乃一个个退休老兵回忆过去的合成体,故事则讲述“他(们)”参军的始末经历。本片的表达手法独特创新,由老兵们缅怀军旅生涯讲起,惟全片却没有他们出现的画面,荧幕仅由一段段历史片段剪接串连;对此,观众初看难免不惯,但是随着“剧情片化”的处理方式,愈看愈吸引。
“剧情”脉络是“他(们)”尚未成年就被政治宣传(propaganda)引诱入伍,只经过简短而刻苦的训练后即被派上战场,继而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战壕里生活,包括吃喝拉睡均挤于此狭小通道,掉落粪坑也连日无法洗澡,心理上还要面对生死一线的恐惧,每分每秒都活于炮声及炮弹之下。
更莫说,终有一日要离开战壕这个“安乐窝”,被命令在枪林弹雨下打肉搏战,包括麻木地向前进逼、麻木地看着身边战友倒下、麻木地将眼前敌人杀死。即使有幸撑到最后没有送死,得悉停战喜讯也身心俱疲,无法庆祝,退伍后亦往往遭人白眼,既难重投职场,亦难跟没上战场的亲友好好沟通。电影绝对不乏故事性,非但段落分明连贯,人物描写也堪称全面,尽诉“他(们)”的从军惨况。
本片高举反战,还体现在对敌人的刻划方面。毕竟,敌人到底跟自己一样,并非全是杀人不眨眼的机器,都有人性,都会逃亡,以至跟自己友好;二来不少军人皆为未成年者,无知地被派上战场;三来彼此都不执念谁胜谁败,只不约而同盼望战事早日结束。电影言志层次之高,乃非一味抹黑敌人,而是提倡彼此一致反战,大家不过“各为其主”,更准确说是被逼上战场。
本片英文名为《They Shall Not Grow Old》,固然呼应了片中老兵回首过去的设定,但更重要是,揭示许多未成年士兵英年早逝、战死沙场的惨烈结局。
这出电影是战争迷必看,除有助大家认识军服、战壕的背后真相,也让全人类扫去对战争的浪漫“迷”思,包括不要发动战争。最后,让笔者分享一段歌词,这正好与《不老的战迹》主题互相呼应: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Gone for soldiers, every one.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上文刊登于第16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3日),原标题为《《不老的战迹》一战从军实录 戳破战争迷思》,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牛津解密.影评】狭义的高贵与狭义的救赎【以恩宠之名.影评】追求真实有余 艺术升华不足【杀神John Wick 3.影评】纯粹为打而打 杀神有形无神【无主之作.影评】糅合历史艺术 反思纳粹政权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