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解锁.一】遍布偏远乡郊 棕地是如何炼成的?

撰文: 黄奕霖
出版:更新:

特区政府即将公布《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情况研究报告》。对多数市民而言,棕地的概念及形象或许并不鲜明,人们甚至不曾经过遍布偏远乡郊的棕地,大家对棕地的讨论也总是仅限于,在如此拥挤的香港,为何还空出那么大片的土地,而不尽快用来纾缓住屋供不应求的问题?棕地的形成和扩张久经时日,当下究竟处于何种混乱的处境,才导致问题悬而未决?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政府承诺将棕地视为短中期发展选项过后,是否就能迎刃而解?此文章为《棕地解锁》系列报道文章之一

“待会可能会遇到很多外籍劳工,在拍照或是行走时尽量低调一点,不要太过招摇。如果我们被发现是来查看棕地,会有点麻烦。”刚抵达锦田横台山附近,本土研究社成员杨夏至提醒记者,由于横台山一带有不少棕地业主是非洲裔,聘请的员工也都是外籍人士,所以沿途看到的外国人比香港人还多;当他们遇到生面孔时,通常会提高警惕。

从巴士站下车后沿着锦田公路前进,不同国籍的人随处可见,除了非洲裔之外,也会与来自印度或作伊斯兰打扮的人擦肩而过,他们有些漫步在乡间小径,有些骑着单车穿梭在坊间小巷,空地上亦有外籍孩童在玩耍,但最多的,还是在2月穿着短袖衫,在工地中忙进忙出的外籍劳工。虽然偶有路人对我们投以好奇的眼光,但没有阻碍或刁难我们。

2018施政报告要点:会加快新界棕地研究,并做好重置现有作业的配套,以便发展房屋。(资料图片)

被车场包围的安老中心

“这边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于欠缺均衡的整体规划,没有划分工业区跟住宅区,很多棕地作业场紧贴着民房一块块冒出来,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我见过有些电子废料场旁边就是农田,那些农作物不是用来做生意的,就是居民用来自给自足,你都不敢想像那些废污水流进农地后再被吃进肚子里,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你看,这边就是这样。”

杨夏至指向一间护理安老中心,从外部看颇为宽广,院内种满绿意盎然的树木,乍看之下,似乎不失为远离尘嚣养老的好地方。但若细看安老中心的周遭环境,对面是两间营业中的拆车厂,再往前五公尺处是已然歇业的汽车行,虽然屋内人去楼空,空地上也不见车辆停放,但“XX车行”的招牌仍高挂其上。将安老中心环环包围的汽车场,与院内的景色形成巨大反差,撇除污染的问题不谈,光是作业机具不绝于耳的轰隆声及不断进出的大型车辆,恐怕就不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点。

杨夏至认为,政府对棕地的处理普片缺乏规划。(受访者提供)

“这区的棕地有很多拆车场跟汽车作业场,而且不只处理本地车,很多是内地的左軚车,这些废弃车辆或金属零件长期堆放在棕地上,不但在空间利用上效率不彰,废弃物经长期日晒雨淋后会囤积化学物质,可能污染环境。”杨夏至带我们经过一间间汽车厂,不论是维修、拆解或是买卖,都能看到各种款式交杂、新旧不一的车辆停放其中。有些在空地上成排成列;有些则三至四辆垂直堆叠成群;有的车体已被大卸八块,与轮胎及零件一齐弃置在铁皮围篱旁,部分铁皮甚至因此被向外推挤至摇摇欲坠。

据本土研究社的调查,全新界有172公顷大的棕地被用来进行汽车拆解、维修与零件回收,与粉岭高尔夫球场的面积相若,如此规模的土地之所以被这般“善加利用”,很大部分与私家车数量的增 长有关。运输署统计资料显示,至去年12月为止,领牌车辆共计784,434辆,私家车的新登记净额也以每年四万多辆的速度持续增长,在如此迅速扩张的趋势之下,加上内地车辆的处理需求,不少乡郊农地纷纷改做汽车相关行业,务求赚取更大利益,造就横台山棕地“车比人多”的乱象。

在私家车增长、以及内地车辆的处理需求下,㓥车场数量亦随之扩张。(余俊亮摄)

为了更清楚了解棕地的全貌,记者跟随杨夏至的脚步,拨开了丛丛杂草爬上一个小山坡。山坡海拔不高,但从山顶往下俯瞰,足以尽收横台山的景色,棕地的使用情况也一览无遗。放眼望去,除了刚才沿途所经的“汽车海”变成五颜六色的小方块外,还能看到许多工地与货柜分布在山脚下,好几米高的大型吊臂车与重型机具耸立天际,座落在低矮的铁皮工厂旁缓缓进行着高空作业,油桶、破车胎等杂物在山坡后方倾泄一地,随处可见。

这样的棕地分布与政策,真的是合乎常情的吗?

继续阅读:【棕地解锁.二】车过人不过 被棕地占据的攸潭美村

上文节录自第16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7日)《棕地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