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堕楼】善心邻居两劝勿做傻事 内疚难阻悲剧﹕最蠢冇揾社工

撰文: 杨婉婷 朱雅霜 陈浩然
出版:更新:

西营盘一对病重情侣今日双双堕楼亡,遗下智障长子及13岁幼子,原来,曾有善心邻居两度劝阻,可惜仍未能阻止悲剧发生。邻居麦太指,潘先生女友疑脑部有事,过年前入院做手术后,便一直卧床不起,麦太眼见社会不断有伦常惨案发生,两度向潘开解称﹕“你唔好谂住而家咁,就做傻事呀。放松啲啦,好多嘢会有转变。”潘当时感谢其善意提醒,惜今日仍与爱侣自寻短见。麦太慨叹未能阻止悲剧﹕“如果我有心,应该揾社工帮下佢。”她晚上偕丈夫落楼,为两名死者进行路祭致哀。

两死者先后由天台堕楼身亡。(陈浩然摄)
麦太遗憾未能阻止悲剧发生。(陈浩然摄)

据了解,73岁姓潘男死者身体多病痛,而50岁姓甘女朋友患末期癌症,潘曾向姓黄女街坊透露﹕“想安乐死”,最终今日中午两人在天台堕楼死亡。据悉,潘的长子事后曾回到现场,当时身边无人陪伴。今日(29日)晚上,与潘住同一层楼的麦太,偕丈夫一同为两名死者进行路祭,盼两人安息。

麦太指出,该对情侣与两名儿子租住上址单位最少十年,两人甚少与街坊攀谈。两人开店舖做生意,经济应无困难,他们十分疼爱一对儿子,“凑住个大仔,好锡个大仔,凑佢落舖头。”

女死者手术后卧床不起

直至近两、三年,甘脑部有问题,并数度入院,过年前曾做手术,出院后身体急转直下,卧床不起,甚少露面。本月中旬麦太经过潘家时,疑其铁闸趟不开,甘在门口旁边卧著,教幼子在门的趟位加润滑油。

两死者的寓所放满杂物,环境凌乱。(陈浩然摄)

邻居麦太主动关心 两劝勿做傻事

一向是甘女士上天台晾晒衣物,自从过年后一病不起后,便改由潘负责。麦太称,潘甚少向街坊打招呼,故她不时主动上前攀谈,关心其情况,并常常在下雨天代潘收起衣物,渐渐打开潘的心扉,“有时讲多几句冇问题嘅,关心嘅说话。”今个月,潘曾两度向她倾诉,因女朋友的病情而受困扰﹕“佢一个病,一嚟就嚟好多嘢嚟!压住我,我都好辛苦好攰,又要顾舖头。”麦太闻言感担心,眼见社会上不时发生伦常惨案,遂开解称﹕“你唔好谂住而家咁样,就会做出啲傻事。放松啲啦,好多嘢都会转变。你唔好带住啲细路哥走呀。”潘回应称﹕“好明白你讲咩,好多谢你提醒我。”

可惜,两人今日双双堕楼离世。麦太慨叹,若她主动找社工帮助潘家,或可以阻止悲剧发生,“我唔识得揾社工嚟帮佢,我最蠢就系呢样嘢,有心就应该揾社工帮下佢。”

邻居麦太偕丈夫在现场烧衣拜祭。(陈浩然摄)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主席黄祐荣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面对死亡时,相信死者有很多考虑事物,或因感无法照顾子女及自身病痛萌生死意,但黄强调,“生命一定有自己的出路”,事主能正面乐观固然好,但亲友及政府亦可提供不少资源,协助走出困局。

与亲友倾谈纾压 寻求社工协助

黄祐荣表示,事主可向亲友倾诉不开心的事,压力得以纾缓,情绪平复后,更能发现出路;社会上有不少资源协助解困,包括寻求社署或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支援。此外,亦可致电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他们提供为期6至8周的自杀危机介入服务,其后按情况进行转介相关组织,或参与同路人或家属小组活动,从中建立人际关系。是次悲剧男事主从事艺术工作,可以自身能力投入长者中心义工工作,重新建立或提升自我价值;若因年老及病痛,难以照顾智障儿,可求助非牟利组织。

死亡信号实为求助信号

黄祐荣强调,亲友的角色非常重要,他提醒,事主的死亡信号,事实上是一种保护自己,想寻找帮助的信号,亲友不要惊慌及逃避,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协助事主,与之倾谈,不会批评其想法,并着事主了解寻死后子儿的情况可能更凄凉,并说服事主寻救社工协助。黄祐荣指,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提供亲友自杀危机咨询服务(专线:2319 1177),为亲友提供咨询及支援服务,指导如何说服事主放弃寻死及求助社工。

社会福利署发言人回应事件指,涉事家庭的大儿子是社署医务社工的跟进个案。在此不幸事件发生后,社署医务社工会联同非政府机构营办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社工接触涉事家庭的家属,并提供适切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