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办真人图书馆 大谈房屋政策倡议 冀消除大众误解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本港备受土地问题困扰,遑论生活质素,连居住地方亦成问题。有团体就房屋困局作议题,举办“真人图书馆”,希望能消除坊间对各个团体的误解。活动邀得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房屋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人姚松炎等分享有关社会房屋及合作社房屋的倡议。何俊杰促政府能设立25至30亿的基金,供发展社会房屋之用。现场有居于㓥房的参加者,亦有任职社工的年轻人。当中有人质疑合作社房屋的可行性,亦有人指㓥房租金渐升,希望政府能“落水”加快兴建过渡性房屋。

参与团体包括“好相寓”代表李风清(右)、何俊杰(中)。(梁鹏威摄)

真人图书馆为突破举办的活动,今次与社联合作,以“房屋困局”为主题。活动希望透过讲者与参加者的直接对话,释除大众对不同团体或有关倡议的误解。今次活动邀得八位讲者,包括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房屋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人姚松炎、“好相寓”代表李风清、“要有光”代表等。而于共50名参加者中,各人均面对不同的住屋问题,既有人居于㓥房、有公屋户须长期“做厅长”,亦有准备结婚但未能上车的年轻人。

何俊杰向参加者解释社会房屋概念。(梁鹏威摄)

社联昐政府落水 推动住屋第三出路

面对土地问题,各个团体均提出不同的政策倡议,甚至积极落手牵领各个项目。当中一直推动过渡性房屋的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称,推动社会房屋为机构一直以来的目标,希望为社会带来公屋、私楼以外的第三个出路。不过目前面对三大阻力,包括资源不足、土地资讯不足及欠缺专业支援。他建议政府将闲置土地透明化外,更应成立一个25亿至30亿元的基金,以提供约6,000个社会房屋单位。

居于㓥房的参加者质疑,社会房屋或沦为实验性计划,又称㓥房租金越来越贵,“加到成七千元一个月。”何俊杰回应称正正因此要政府“落水”,以提供更多资源及诱因供发展项目,“只要量够,㓥房就越来越少人住。”

姚松炎(后二)指民间对合作性房屋的认识不足,令民意不清晰。(梁鹏威摄)

姚松炎:合作性房屋好似会籍概念

同场亦有一直倡议合作社房屋的房屋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人姚松炎,他认为炒卖行为推高楼价,令市民上车遥遥无期。而合作社房屋限制市场转售,并由居民共同管理,“好似会籍咁,系买个使用权。”面对有人质疑其可行性,他称外国等地,如德国早有先例,“𠮶时喺立法会提出都有好多质疑,连民主派都有(质疑)。”他又称,因由居民自行管理,甚至无须被发展商操纵。

有50名参加者在场。(梁鹏威摄)

参与活动、现职社工的张先生坦言,以往有感房屋政策为基层而设,并未有顾及夹心阶层所需。他认为活动上部分建议,如合作社房屋亦可惠及非基层市民,“原来我系可以自救。”居于㓥房的赵先生则希望政府能“落水”参与发展社会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