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艺术不是科目 是一套思考法│Canace@ArtsEdge
不时都会有家长问道:“我孩子的画画得好吗?”我的答案始终如一:“艺术本来就是好的。至少对我而言,艺术就是对一个人成长最好的陪伴。”【编按:作者为艺术家Canace】
平常的绘画过程中,主题绘画是少不免的,可是主题的内容都是故事性的,又或是生活化的,孩子只需在主题中充份的讨论,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们去画些什么,他们想画些什么就是通过他们的讨论,整合生活的观察经验而得出绘画主体。那么没有目标性的学习模式,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得益?
不少家庭接触艺术后,都从“看画”和“听画”开始改变固有思想,整个家庭都渐渐出现转变。例如外出看画展的次数多了;更热衷到户外感受自然之美;父母和子女间的沟通亦因为谈画的过程而逐渐变得深入和温馨。孩子的世界就是有一种光芒,纵使现实的教育下孩子的光芒已消去不少,然而艺术是可以保持这种光芒的保鲜瓶,并且让所有的学习更具连结性。
我们大可来个实验,假如我现在叫20个家庭画一条鱼,这20条鱼中必定会有15条或可能全部都会画成倒8字形的鱼。因为我们从小学画画都被简笔教学模式将我们图像化的技能定型了,而且证实我们都中了模式教育的毒。其实要小朋友通过艺术去思考世界,我们就必须去掉框架(包括固定的形态和概念),才可让孩子从绘画中建立自己的一幅心智图像(Mind Mapping )。
要小朋友做Mind Mapping 看似困难重重,但其实我们一般常用的画法都过于依赖文字,亦十分形式化。然而以图像、涂鸦、颜色都可以做到连结生活观察和记忆的Mind Map。Mind Map是自己心中的图,只要按照自己感受和想表达的意思去画就好,不要定下规则,孩子用的连结思考法,不一定要以线型规划。Mind Map的意义就是希望孩子称透过一个又一个的图像,环环紧扣他的记忆和延伸他们的想像。
在艺术过程中组织Mind Map非常重要的四个运用原则,分别是“关键词”(Key Word)、“放射性思维”(Radiant Thinking)、“颜色”(Color)与“图像”(Picture/Image)。正确掌握这四大运用原则,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可以很有故事性,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启动学习的过程。
1. 关键词
简单而言就是一个主题,无论是一件物件、一个感觉、一个颜色,再抽象都可以成为Keyword。对于幼儿,我们可以给予大概三个熟习环境以内,或小朋友个人喜好的物件作一个创作引导(图示:时钟);五岁或以上则可以用“时间”(抽象性的)去开始创作;慢慢成长后更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日常作为创作灵感。
2. 自由度与结构性
Mind mapping重要理论之一源自于语意学,是由主题、关键字结合图像、色彩,组合成涂鸦,让孩子逐渐表达思考及观念。重点是我们必须让孩子进入思考乐园中,不需加以批判他想法的对错和实际性,鼓励孩子在轻松好玩的心态下慢慢拓展理解力就好;在缤纷的视觉吸引下强化大脑记忆力,让画画变成学习中一件更有推动力的事。
3. 放射性结构
从思考主题开始,以讨论延伸问题,然后涂鸦,做为向四周延展的核心。
4. 指导孩子联想或创造时,别一下子倾囊相授,特别是幼儿,指令太多只会造成混乱。例如,在孩子未能画到心中所想的图像时,先让他们尝试语言上形容一下心中所想的东西,等我们协助他们综合和整理,再循序的教他由基本形状开始拼凑成完整的图像。
艺术并没有评估和考核,没有一个可适用任何人的评分标准,它同时是可以融入不同学习中,从思考再应用到生活。对于好的艺术,每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那幅作品、涂鸦只要展示了孩子对某些时间、空间的看法,这幅作品已经是一幅好的艺术品。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