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调查 】儿童牙膏或含可致癌物 17款牙膏通过测试正面清单

撰文: 黄慧雯 王淑君
出版:更新:

不少家长都会有疑问,小朋友每天已早晚刷牙,为何仍会蛀牙?原来不少家长误以为儿童不应使用含氟化物牙膏,因此选用不含氟化物的儿童牙膏,但牙医却提醒,只要按建议分阶段使用含氟化物牙膏,才有助儿童防止蛀牙。原来儿童牙膏亦隐藏危机,包括有指三氯生会产生抗药性外,亦与微胶粒一样会污染海洋及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为保障市民及环境健康,世界绿色组织于今日公布第九期正面清单──儿童牙膏,让家长在选购牙膏时作为参考。

世界绿色组织今日举行记者会,公布就早前就儿童牙膏的测试报告,当中有17款通过所有测试,包括生物测试、化学测试及成分筛查。虽然大家一般不会吞食牙膏,然而牙膏仍可通过口腔软组织被吸收,并进入人体。所以医学界就常用于防止牙龈炎的牙膏成份──三氯生(Triclosan)存在争议。三氯生为清洁用品常见消毒成分,因能有效抑制,甚至杀死如革兰氏阳性杆菌(Gram-positive bacteria)、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等多种细菌、真菌及霉菌生长,而常被用于牙膏、肥皂及清洁剂,有研究发现三氯生或会增加细菌抗药性,虽然有医学意见指,未有足够证据显示三 氯生可引致抗药性,惟亦有意见质疑,三氯生用于牙膏中,所产生的杀菌功效不大,不值得冒险用于常用的牙膏 产品上。

而近年经常被提及的微胶粒亦存于儿童牙膏。当中常见的蓝色微粒多是来自保湿剂及增稠剂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 PEG),即如 PEG-8、PEG-12 或 PEG-327的微胶粒。虽然美国分别于 2017 年 7 月及去年禁止 制造及销售含有微胶粒的个人护理产品,而去年 6 月英国亦实行了相同禁令。惟因香港未有相关条例,有研究便 估计每日有 90 亿粒,主要源自磨砂及牙膏等个人护理产品及化妆品的微胶粒被排放到沿海水域。

各国牙膏成分标准或有差异

世界绿色组织行政总裁余远骋博士表示,“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尽早立法规限,甚至禁止于日常用品中使用微胶粒, 以控制污染。值得留意的是,欧美及日本均将牙膏定义为‘化妆品’,而中国则相关部门则没有将牙膏归为化妆 品,故牙膏成分标准或有差异,所以本会呼吁消费者于购买前先参考正面清单,确保产品符合更高的安全标准。”

儿童牙膏正面清单(港币 150 元或以下)

+1
牙科医生黄健。

牙科医生黄健则表示,虽然医学界已确认氟化物能有效防止蛀牙,但若被儿童过量吸收,便有可能于长出恒齿时 出现氟斑牙(Fluorosis);即牙齿上出现白色或啡色斑点,6 岁以下儿童尤其容易受影响。他表示:“大部份情况下氟斑牙只会影响牙齿外观,但若情况严重,亦有机会损害牙齿结构。”

分阶段使用含氟化物牙膏

虽然现时各地对儿童牙膏的氟化物含量标准不,惟黄医生建议,家长可以参考澳大利亚牙医学会标准,按儿童岁数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 个月至 17 个月大的婴儿,不应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第二阶段则为 18 个月至 5 岁的 幼儿,虽可使用氟化物含量 500-550ppm 的牙膏,但因口腔肌肉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出现误吞牙膏的情况,建议 于成人陪同及指导下,每次使用如青豆大小的牙膏刷牙,即使误吞亦可减少其影响。而年满 6 岁的儿童,相关肌 肉协调开始成熟,吞食风险较低,可转用一般氟化物含量达 1,000-1,500ppm 的成人牙膏。

测试方法包括以下三项:

生物测试:产品必须通过(i)䧳激素/类䧳激素内分泌干扰化学(EDC)测试以及(ii)测量产品毒性的急性毒性测试。 产品不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䧳激素/类䧳激素等效浓度(EEQ)的份量。

化学测试:重金属;包括汞、铅、镉及砷;二甘醇、乙二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

成份筛查:产品不得含有被以下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材料;包括已证实会引起并发症、生态毒性或经科学安全评估证明造成污染的化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