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韩携手研监控心脏手带 助病者时刻检测心脏健康
心脏病发逝世,生命瞬间离去,突发事故似突发又非突发,因为心脏病是长年累月的病患。纵然何时会病发大家无从预知,但若然病者能掌握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知道病情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让自己和家人做好预防和心理准备,这总好过至突然病发时被弄至措手不及。今期的主角是科学园的其中一户,研发检查心脏健康手带的Heartisans。在创办人吕衍卫(Tim)和黄相渊(Sang)的带领下,团队年半来致力研制心脏监控智能手带即将完成,并计划进行众筹集资。摄影:钟伟德
咋看之下,Heartisans团队共9人,却来自4个不同的国家,俨如小联合国般,而为首的Tim与Sang亦为两位背景截然不同的人:Tim是“浸过咸水”的香港人,于英国剑桥大学修读生物工程,曾于药厂工作,负责生理数据分析;来自韩国的Sang,居港多年,曾修读运动科学,日常主要以英语沟通。二人之间的共通点,要经Tim的讲解才明白。
“我和Sang是经朋友介绍而认识的,沟通下发现大家有个相同困扰。我们的家族都带有遗传性心脏病,我爷爷患有冠心病,在我6岁那年他便因病发而过世,而Sang的嫲嫲也是因相似情况而过世的。”
全天候检测 提供数据分析
Tim在2013年返港,看中全球市场对心脏监测手带的需要日增,及后认识Sang,决定合作实践创业计划。“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患有心血管疾病,香港有关比例虽没美国那么高,但还是有不少人需要这种产品。欧美等地虽有可监测健康的手带,但这些产品皆以普通健康检查及运动手带为多,却没有提供数据分析功能,能做到24小时监控的亦比较少。”他们想做到的,正正是要填补市场上未曾触及的空间。
为了检测心脏健康,防止病情恶化,产品着重做到24小时监控,并以心率变异指数分析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方便用家得知自己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能否有效改善病况;使用者如有需要亦可利用手带收集的数据制作心电图,以便医生作日后分析。有见压力与心脏病息息相关,产品亦会心跳率和GSR计算压力指数,并引导用者在适时以深呼吸纾缓神经紧张。
别的靠不住就自己来
要在软件上研发这3大功能,Tim指这个过程进行了1年有多,研发软件的资金都是他和Sang自掏腰包的,这两点对生物科学出身,又拥有数据分析经验的他们来说未算难事。
然而,两位科研人才亦自知他们的临界位。
要做到准确和24小时监控,他们发现单是研发软件并不足够,“我们本来只草拟开发软件,然后将它安装于现行的硬件上,但随后发现时下的智能手表或手带原来做不到我们要求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只好同时研发硬件。”然而,Tim和Sang却差点在这个项目遇上樽颈位,他们承认:“除了资金问题外,我们都没有硬件背景。”
Heartisans的硬件于去年11月开始研发,至今已逾半年,对于这项挑战,Tim坦言不能单靠资助和请人来解决。“我们于去年7月得到私人及政府的资助,有了资金,我们就邀请了来自菲律宾,有硬件背景的Felvie加盟。”
基本上满意进展,但当然愈快愈好。这始终是一件会影响到生命的产品,我们要很小心,更重要的是做到准确。
关乎性命 慢工出细货
据Tim估计,现阶段产品完成度已达40至50%,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也做好,现时只欠电子部分,而团队预计产品将会于7月中发布,并于今年年尾放上众筹平台筹集用以量产的资金。
纵然Heartisans的整个研发项目已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他对研发经年却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满意进展,但当然愈快愈好。这始终是一件会影响到生命的产品,我们在研制过程要小心,更重要的是确保装置准确,一方面要找工程师测试准确度,另一方面也要从结构外观入手,美观之余也将误差降低。”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