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两个屋簷下 小孩与4小狗及13只猫咪的生活
猫狗与B不可共存吗?不少孕妇在陀B时,怕宠物影响BB健康,决定急忙找人收养。即使没有弃养,在BB出生的过程中,长辈亦会不断“好言相劝”,希望把宠物与小孩分开,更怕初生之犊被体型庞大的宠物袭击,这样的担忧至今仍屡见不鲜。今次我走访了两个家庭,两位妈妈分别饲养了4只小狗及13只猫咪。她们认为小孩在与宠物的相处中,能培养孩子对动物的爱护之心,益处比坏处多。不过,她们究竟怎样与宠物共同生活,两个妈妈又会怎样面对长辈“轰炸式”的劝喻?
4小狗家庭 囡囡学会分担家务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4只小狗乖乖地跟着袁妈妈走到天台晒太阳,而我则和2岁半的萱萱手拖手慢慢步往目的地,我笑问萱萱平时会否照顾狗狗,她像炫耀自己的战绩一样,提高了声调,调皮地笑说:“我有帮佢哋冲凉。一阵就冲凉喇。”
萱萱快步走进天台,主动埋位,替妈妈拿起自制的天然番枧一起帮小狗洗澡。狗爸爸阿饼,今年已经9岁,年纪较大,身体较弱,亦有皮肤病,需要在另一个盘内以艾草水来浸浴,萱萱亦主动用一个小胶盆帮阿饼淋身。我见萱萱由我步进家内至今仍精力充沛,她闲时与狗狗会怎样相处?袁妈妈说:“她平日会自己玩,不会好黐身,反而是讲故事,画画就希望我们一齐,这就是我们的亲子时间。”
不过,令袁妈妈最开心的是,4只小狗与萱萱相处得宜,甚至像一家人一样,平日亦会互相照顾及保护,如有陌生人接近萱萱时,4只小狗便会主动吠叫来保护她;萱萱则会帮手照顾狗狗,拖着行动不便的阿饼到街外散步时,亦会像家姐一样照顾牠们,喂狗、收拾狗狗开餐用的碗等等。她说:“也许是因为懂得照顾狗狗,她学会独立和分担家务,好多事情都会自己做,如自己去洗手间,自己食饭。她亦好有爱心,不只是狗,也会去照顾其他小动物,养动物是爱心的培育。”
无论是买、还是领养,决定养的一刻,真的是一世,真的是屋企人。
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却有鼻敏感
袁妈妈认为养宠物是好处多于坏处,唯一的坏处是,有味道和比较嘈,因为她对气味十分敏感,她说:“我有鼻敏感及皮肤敏感。养宠物对小朋友的健康影响不大,反而我最大问题。最坏的情况是早上3至4个钟不停流鼻涕,流眼泪。”在最初决定养狗妈妈山楂时,她知道自己有轻微鼻敏感,亦尽量勤清洁。后来狗爸爸阿饼与狗妈妈山楂再诞下两只小狗,一屋3人加4狗,而狗爸爸阿饼更患有皮肤病会掉毛,身上亦有味道,她嗅到就会发作,可能一个星期会发作两三日。她说:“其实发作时,每呼吸一下都觉好辛苦。Feel到好多毛,好痕。所以,我成日同自己讲,都不是好严重。”这句话,她带点自嘲的苦笑,不过她对我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忍耐,而爱可以包容一切。”
初生BB从医院回来后 4只狗狗的反应是……
我问:“怀孕前后,也没有想过放弃狗狗?”她回答:“其实看你的爱有多深,好多人因为有BB而选择弃养宠物,我是不能理解,如果你真的视牠们为家人或子女,你就不会放弃。”她回想起当时抱住BB回来时,发生了很神奇的一刻,4只狗狗很安静,也许他们知道新成员的到来。不过,过了一星期后,狗狗们便开始活跃,亦会呷醋,牠们走在大厅“屙笃屎”来表示存在感。她从来没想过因为有小朋友而要放弃小狗,反而家人好担心,亦怕动物会袭击小朋友,甚至给她看动物袭击小孩的片段。她的处理方法就是以下三个答案回应:“得啦得啦”、“知道喇”、“哦”。她现正怀有第二胎,虽然父母依然继续“轰炸”,但他们已开始慢慢接受。
女儿加13只猫咪 1屋16口
“BB呢?猫BB在哪呢?”Mimore问道。
“你便是BB啰。”我笑说。
“不,我不是BB了。”Mimore嘟起嘴说。
14妹与猫猫的相遇
Mimore,今年2岁4个月,又称14妹。
妈妈城珠笑问:“很有霸气吧?其实一讲起猫,Mimore就是14妹,因为她是家中最细的一个。”
城珠因写猫咪专栏、出版数本猫散文而为人熟识,以文字记载、以镜头捕捉猫的各种动态。这位爱猫之人由收养3只猫猫开始,决定带牠们回家一起生活的那刻,便是对另一个生命的一个承诺之始,对牠们的起居饮食要有所承担。因此,城珠从没想过因女儿Mimore出世时而要把13只猫猫送给别人,而是与丈夫、13只猫猫一同迎接新生命。也许当时猫猫们已是老猫,没那么活跃,比较成熟、世故,也曾开枝散叶。城珠怀孕时,牠们已经十分好奇,去嗅嗅城珠的肚子,亦会一起“哄下去”好奇地望。她说:“佢哋系老人精,知道我怀孕,又趴在我的肚上,我觉得牠们是有交流的。”在14妹出世后,多数时间都是在房间睡,当城珠抱她出沙发时,13只猫猫又会去嗅嗅,围在一起,好奇地望。
BB对猫毛敏感 渐渐适应可亲近
在Mimore满月前,城珠是尽量不让猫咪与囡囡自由接触,她说:“我觉得小朋友满月前始终好fragile,系统、骨骼也未发展得好,也会有点怕猫猫扑上去弄伤小朋友,而长辈亦有所忧虑。”满月后,开始让囡囡接触猫,这才发现她对猫毛敏感,例如她被猫猫舔面珠后,整块面也变得通红,出现敏感反应。
本身城珠没对猫敏感,看见女儿这样也有点担心,于是立即请教其他养猫的家庭意见。她发现女儿的敏感反应在4至5小时后散去,也不用去看医生。她说:“平时Mimore都在房,亦有出厅的时间,一出厅便会接触猫毛,每日少少,每日少少,逐步适应,过了几个月,便可在厅睡,与猫猫自由接触也没事,没有再出现敏感。”初时,Mimore喜欢扯猫猫的尾巴,少不免会有点反抗而有些少爪痕,但当她睡着时,所有猫猫便会立即跳入BB床,与14妹一同睡,当她一醒,便立即走。城珠笑说:“以前是13只猫猫去找她,到现在猫猫要避她,不是不喜欢她,而是她太主动了,不懂控制力度,一下子就用力抱住,而小平是任她抱而不会走的那只。”
如果不是与猫狗同住的亲戚或家人,未必会了解这种心情或关系。
我问她这么多年来,会否有不少来自长辈的压力,她笑说:“其实咁多年来也听了不少劝喻,也开始无咩再特别回应。我明白养一两只可能不会告诫你什么,13只就太多,但我们不会你叫一句就不养,因为你由养那刻决定了,就决定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