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Stone Island 5大历史关键 审慎挑选御寒大褛迎接寒冬
Winter Is Coming,提起御寒大褛,除了传统的The North Face和Moncler之外,这两年间还有2大品牌强回归,一个是来自加拿大的Canada Goose,自成一派的鸭绒Down Jacket,可谓以一打百;另一个则是意大利代表Stone Island,自1982年创世至今,从来不以任何一种褛款作为标记,却凭借了无止尽的物料研发及创新技来震撼人心,与其说是它是一个单纯服装品牌,不倒如形容它是一个户外服装的实验部门更为贴切。总之随着今个星期开始气温急降,无论潮流人与否,选购一件高规格的御寒单品,都是势在必行,以下5个关于Stone Island的历史故事,对于怕冷或爱打扮的你们,著实不可不知。
1:创立人Massimo Osti与主理人Carlo Rivetti的世代交接
近年来谈及Stone Island,不少人都会想起神态威武又须髯如戟的掌舵人Carlo Rivetti,久而久之就对号入座地认为他是品牌的创立人,这当真此言差矣!创造Stone Island的启航人其实是Massimo Osti,他既是时装设计师,也是成衣界的Garment Engineer。 1970年在衣服物料上开发出Four-process Printing技术;1975年成立了C.P. Company,再继而在1982年开创了Stone Island。
凭借Massimo Osti非凡的毅力和智慧,Stone Island在1年之间已得到果足的发展,故在1983年,就被意大利大型成衣集团 GFT(即日后的Sportswear Company)的拥有人Carlo Rivetti看中,收购了品牌50%的股份,期后更成为最大股东,而这段时间Massimo Osti仍然有份参与Stone Island一切的商业运作及研发项目,直至90年代中期才正式全面离开。
Massimo Osti的离去后,全权主理Stone Island的Carlo Rivetti就毅然于1996年,找来英国设计师Paul Harvey担任主设计师,而且一做就是12年,至到2008年当Paul Harvey辞任之后,Carlo就艺高人胆大地成为全新设计团队,并由自己亲自领军,这种形式结构时至今日今时仍然运作无阻。
而及至2017年,新加坡投资公司Temasek就向Stone Island母公司,Sportswear Company,收购了Stone Island 30%的股份,以进一步开拓品牌于全世界的零售版图,愈做愈大。
2:物料研发和染色 正是Stone Island最驰名的独门绝技
较之其他经典御寒服装品牌,Stone Island的产品并没有一个所谓最知名的款式和型号,这当然绝非他们技不如人,而是物料以及相关技术──这些能应用在任何服饰之中的研发项目,才是品牌最精华所在。例如在1982年品牌创立之初,Massimo Osti已从卡车防水油布之中获得灵感,希望将这种虽然厚重却防水耐磨的面料注入到衣服中去,经过不断的洗水测试和将硬性纤维变软的化学工序,最终研发出一种内、外颜色不一的特殊衣料:Tela Stella,最终将成衣领域的防水技术提升至一个全新境界,Tela Stella布料也成为了Stone Island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经典。
之后在1984至1988的数年间,Stone Island继续在涂层物料方面,得到了果足进步,1985年成功在军用棉料中加入聚氨酯涂层,是为Raso Gommato系列;1986年就有AluC银色涂层。
1989至1990就开创作又一划时代大作Ice Jacket,以热敏性物料贯穿衣服外部,特点是物料本身有着一种颜色,但随着气温变化遇热的时候,就会神奇地变成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颜色。如是者用家穿上Ice Jacket后,每当接触到人类体温,就会变化的另外一种颜色,极具艺术性。
而踏入2000年代,Stone Island就继续以不同物料作用研究重心,2006在Paul Harvey领导下,推出Prismatic Silk项目,天马行空地想到以丝绸制作御寒褛,不但使大褛重量变得更加轻盈,更巧妙地利用了丝绸本身有着哑光色的闪烁特点,从而使衣服亮眼生辉,叫人咋舌之余,自此玩闪烁物料也就成为了品牌持续锐意开发的项目,例如近年就开拓出Metal Nylon系列。
此外,染色技术也是Stone Island另一大独门秘技。传统品牌的染色工艺,都会在布料还未被缝纫之前就进行染色,省时省事,但Stone Island却刚好相反,先将未被染色的布染全面车缝,制成衣服,继而才整件衣服放入染缸,进行染色,之所以要如斯拾易取难,乃是因为品牌团队坚信唯有这方式的染法,衣服每个部件的染色色泽、结构和浓度,才会最均匀。而年前据Carlo Rivetti亦曾讲过,Stone Island这些年来调配到出来的染色类别,就多达60,000种,绝对是名乎其实的染色专家。
3:和足球流氓 与北美Rapper的情意结
值得留意的是,第一个将Stone Island美学文化,推广到全欧洲街头时装界的国家,其实并非原产地意大利,反而是独立于欧洲大陆的英国。对于这些往事,资深的足球球迷或许一清二楚,其他人就不明所以,只因它与足球流氓次文化“Causal”息息相关。Causal活跃于1980、90年代,当时英国经济萧条,基层人众生活并不好过,不少球迷每每就透过足球赛事而趁机搞事,打家劫掠,到处破坏,久而久之更有规模地组织化起来。就以服饰打扮为例,初时Causal的足球流氓大多偏爱穿著Fred Perry Polo Shirt、adidas运动鞋及Burberry外套。
但到80年代中期,情况却一下子“欧陆化”起来,以Stone Island、FILA及Sergio Tacchini为首的一系列意大利品牌,忽然被英国人趋之若鹜,并奉为街头潮物,当中尤以利物浦足球会的球迷最为出众,因为那个时代利物浦在足球领域如日中天,成为欧洲冠军球会杯(即今日的欧洲联赛冠军杯)的比赛常客,需要不断与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球会进行较量,而每逢到访意大利这一足球强国的时候,就定必会选购(或抢夺)上述的意大利品牌服饰回国,并在“睇波”的时候著用。因为那时的英国足球文化中,成年球迷很少穿上自己拥戴的球会球衣观看比赛,买回来的球衣只会让他们年老的父亲和年少的儿子著用,故此Stone Island这些街头便服才是他们的日常装束。
而由于北美地区的人民对英式足球向来兴趣乏乏之故,当Stone Island在80、90年代于欧洲以至亚洲都颇有名声之际,在美、加一带却仍然名不经传。然而千禧时代,情况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愈来愈黑人Rapper都总爱以Outdoor风示人,更对Stone Island的产品情有独钟,在Drake或Travis Scott等人气歌手多次亲身著用示范之后,Stone Island的名字在美国渐渐响亮,而精明的Carlo Rivetti亦捉紧时机,刻意与多个美个品牌进行合作,最终成功把品牌在当地推向神台。
4:全面机能潮流化的Stone Island Shadow Project
2008年绝对是品牌的里程碑年份,只因那年除了是Carlo Rivetti亲自主理Stone Island设计方向的一年,更是支线系列Stone IslandShadow Project的诞生之日,虽然是支线系列,但SISP其水准与评价,这10年来却从不比主线为之失色,皆因领导SISP的主理人虽然不是Carlo Rivetti,却是另一位巨头级人马,Errolson Hugh,即Acronym的创立人。
Acronym的威水史这里就不作多谈,但总之在Errolson Hugh的高曕远足下,Shadow Project的纸样衣版都得到划时代的发挥,衣服与人体比例的精密度计算,口袋、领口等繁复细节位设定、以至是剪裁方面的实验性之高,皆是同样型品牌中出所未见的(近5年则锐意在针织衣物方面进行探索),虽然其定价往往比Stone Island来得更高,但更前卫的意念,再配上Errolson Hugh的名号,Stone Island Shadow Project的人气在时装界只会有增无减。
一再强调,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时装品牌也好,要在时下的商业世代中争胜,品牌与品牌间的一连串Collaboration基本上是不能避免的事,当然个中有着高手、低手之分,但Stone Island却定必是玩得最出色的一群。2008年开始就先知先觉地找上阿根廷神隐设计师Aitor Throup合作,打造Modular Anatomy Project系列,以一种与Shadow Project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理念,重新定义人类与衣服间的关系,并挑战传统制衣工业的纸样和剪裁方法。而期后品牌的合作项目则集中到运动领域方面,先是adidas Originals的Tech-heavy Sambas、之后是Diemme变种军靴、继而是New Balance的577。
不过,最轰动的合作案例还不过是近几年才发生,第一个是NikeLab × Stone Island,能够曾经与adidas和Nike先后进行合作的单位可谓世间少见,足证Stone Island的地位;另一个则是与街头王者Supreme的合作,虽然论这个联乘的创见和实验性,应该是上述芸芸Collaboration之中较低的一见,但夹杂Supreme的名号及焦牌Logo,使这批产品甫一推出就迅间完售,更是二手市场中大炒特炒,成为潮流人心目中,最记忆犹新的Stone Island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