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不催谷不操练 灵粮堂幼稚园总校长:不应规限孩子
香港灵粮堂幼稚园创校47年,全港共有六间分校,是本地大热幼稚园之一。总校长陈曾建乐由创校至今一直在该校任职,见证着整个香港幼儿教育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对于现在孩子的智慧与资讯的掌握,她亦深感惊讶。“但无论科技再发达,孩子最重要的仍然是探索与解难能力。”她说。摄:欧嘉乐(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甫踏进铜锣湾灵粮堂幼稚园,迎接我们的是一只蜥蝪,由学生投票选出牠的名字-“扭计蜥”,在6间灵粮堂幼稚园中也各有一只被领养的蜥蝪“看门口”。曾校长带着我们参观不同课室,几乎每踏入一个课室,都会遇上热情的学生,上前拥抱着校长不放,孩子纯真的态度,正反映出校长日常对学生的态度。
扭水龙头难到前教育局局长
当我们经过洗手间时,看到一座色彩缤纷的洗手盆,盆上安装了多个不同款式的水龙头,记者尝试扭开那款连前任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也被难到的水龙头,初时也有点束手无策,幸好最后也成功过关,顿时感觉兴奋。原来这个洗手盆来头不少,曾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优异奖项,每一个水龙头也是曾校长亲自搜罗回校,当中蕴含著对孩子未来的祝福与希望。
“灵粮堂幼稚园是主张不催谷、不机械式操练小朋友,我们把学校打造得贴近生活,让小朋友愿意发问研究的环境,我们制作很多图画、玩具、教材出来,任由小朋友用手去碰去摸,如果你觉得有趣,你会去找答案。”她指从中潜移默化小朋友,在未来遇到新事物时,也不会害怕,鼓起勇气去面对困难,找不同方法解决。
“正好像开水龙头一样,开到的会很有满足感,但如果他们开不到,你就可以从中看他是如何面对,有些孩子可能会放弃,有些会从旁观察其他人怎样做继而跟著做,有些会找人帮忙,每一个也有不同性格与特质,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解难能力,这个办法开不了就用别的方法,潜移默化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对生活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望。”她说。
不要擦掉孩子的字
香港有些幼稚园,只要家长有孩子的出世纸便要报名排队,升学压力大得令家长喘不过气。毕业后一直在灵粮堂幼稚园工作至今的曾校长,也惊讶当今孩子比以前更难应付,父母不易做。
“现在的资讯发达,小朋友都变得很厉害,家长也比较紧张,有些小学每年有4千多人报名,学校当然会想选出更优秀的学生,家长为了学位催谷子女,成了一个传染病,这不是好事,但近年我看到很多小学的校长也有改变,他们不会再考很深的学术问题,转向考小朋友的反应。我们不要求小朋友在框格内写字,而是给一张白纸,喜欢写多少就写多少个,一个可以,十个也可以,小朋友写得开心。不要因为写得不够好,擦掉小朋友的字,我们长大人后也很少写在格子里,要让小朋友有信心去写,现在迫他认识字,但他转头就叫忘记了。”
校长:面试就是要跟父母去玩
灵粮堂幼稚园一直深受家长欢迎,全港6间学校也属大热的幼稚园,在参加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后,学费由免费至300多元,每年幼儿班报名人数共近一万,平均约10名学童争取1个学位,为了令子女在面试中突围而出,不少家长也会参加面试班又或不同的兴趣班,曾校长认为家长不要在面试前催谷子女,是应该带他们看世界,增加视野。“我们不会问小朋友这是甚么动物?这是什么颜色?因为如果小朋友已经识就不用去学校了。”
曾校长强调小朋友只有两岁多,其实面试就是跟父母去玩。“我们会把班房布置成不同区域,例如小家庭区、积木区、图书区…任由小朋友自己选择想去哪个区,每区也有一位老师和他互动和倾偈,爸爸妈妈会在小朋友旁边陪他,小朋友想去积木区,爸爸妈妈就可以陪小朋友砌积木,老师就会从旁观察爸爸妈妈如何和小朋友玩耍,看他们之间是如何沟通。之后分10个小朋友一组进入另一个房间,父母陪著小朋友坐后面,校长、老师会和小朋友唱歌、讲故事,与小朋友有些互动。”
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 有input才有output
曾校长坦言面试会看到小朋友很多不同的表现,有些较专注,有些较有反应。“老师或者会有小小的指令要求小朋友做,例如叫小朋友起身、拍手、举手…有一些会有微笑、会不停点头,有反应的我们就知道他是明白老师在说甚么。
我不建议家长用沉闷的方法教孩子,有些家长教孩子认识颜色,就不停只向他们说这是红色、那是红色,但颜色是件生活化的事。如果很公式化教孩子,孩子也只会很公式化地回答。面试老师可能会问他苹果是怎样吃?有些孩子可能很公式化地答洗净、削皮、切完便吃,但如果他可以答:‘妈咪说我不能吃苹果 ,所以我没有吃过苹。’又或者答:‘我不知道,因为我未学过。’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答案,因为这才是他真真正正的生活日常。我鼓励家长多带小朋友出外看世界,因为他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从而分享。面试题目是没有背诵的范围,催谷也没有用。”
渗入社会问题 让孩子明白别人需要
曾校长致力推动下一代关爱社会,同时亦是推动社会关爱及企业社会责任的非牟利组织社会企业研究院的院士。而幼稚园同样著重师生对社会的关爱,除了老师与学生会定期探访老人院,课程中更不时渗入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社群等课题,让学生建立爱己及人的精神。
学校早前举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通过扮演残疾人士一星期,切身感受对方的需要,家长更为小朋友准备崩带、拐杖。曾校长表示,当没有扮演角色的学生看到“残障”同学的不便时,会主动伸出援手,学习照顾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