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融入诗词音律、周易八卦的金庸武学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风靡全球,除了故事引人入胜,人物角色鲜明外,武侠小说必备的武功元素,也在金庸别树一格。金庸小说武学,有别于旧派武侠小说,武功招式除了来自传统江湖流派外,亦从中国其他的文化中引入与武学关系。使金庸武学在文字阅读时,绘形绘声,看得津津有味。盘点金庸武学源头,可有以下几大类:

1.以诗词入武学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唐诗更是当中瑰宝。金庸善以诗词融入武学,将传统词句给予天马行空想像:

金庸作品《侠客行》封面。(维基百科)

在《连城诀》,《唐诗选集》被描述是武学秘笈,每一首诗都可代表剑法一招半式,例如“孤鸿海上来,池横不敢顾”等都可打出剑法。这套以唐诗为解码的武术,在小说中以“连城剑法”和“躺尸剑法”出现;

在《侠客行》中,一众武林高手被邀去侠客岛,大家都沉迷于破解岛上一首以李白《侠客行》所隐藏的盖世武学。传说李白是剑术高手,一众高手都逐字去解诗句隐义,但都无所获,但最后为文盲的主角石破天,以“蝌蚪文”的视象角度依刻在岛上诗文的字形练武,学会绝世神功。

2.以音律入武学以声音伤人,以音律节奏入于武术,使读者产生联声想像:在《书剑恩仇录》中,陈家各悟出一套“庖丁解牛掌”。在与反派张召重对战时,陈嘱余鱼同吹一曲《十面埋侠》,陈家洛遂配合琴音节奏施展“包丁解牛掌”,成功打败张召重;

无线版由孙季卿饰演的莫大。(视频截图)

《笑傲江湖》中衡山派掌门人莫大,外号“潇湘夜雨”,兵器是一柄可藏于二胡的剑,江湖人称“琴中藏剑,剑发琴音”。又同书中黄钟公以古琴当成兵器,让来访的令狐冲以玉萧来与他对打,将音乐与武功一分为二,又二合为一。(1);

《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以玉萧吹奏《碧海潮生曲》一曲以试探欧阳锋功力,后来又试过以同样方式考郭靖。书中描述“内功定力稍弱者,听此曲不免心旌摇动,为其所牵。轻者受伤,重则丧命。”

3.以寻常功具当兵器中国兵器千奇百怪,有时一些兵器说了读者也不知其形,而以寻常日用用品作兵器,则读者容易有亲切感: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南帝段皇爷在出家后,他的四位助手以“渔耕樵读”为侍卫伴其左右。当中如武三通以“铁耙”作兵器、朱子柳以一根毛笔为兵器等,将这些民间生活或学习的用具用作御敌兵器,同时又不失其本来用意;

《笑傲江湖》中最后大战东方笔败一幕,令狐冲等人打入黑木崖时,适逢东不败以绣花针绣衣,东方不败随即以此女工用物施展武艺,针针致命,体现了金庸的想像力。又同书中,黄钟公、黑白子、秃笔翁和丹青生,分别以平日热爱的琴棋昼画的艺术理论和器具融入自己的武学中;

《碧血剑》中桑木道长以围棋作暗器,打出“漫天花雨”的武功。

徐克版由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资料图片)

4.将传统学术融入武学金庸喜将中国传统学术,如阴阳五行,天文术数之术援入武术。上文提及陈家洛“庖丁解牛掌”便是一例,“庖丁解牛”来自先秦庄子故事,比喻屠夫宰牛时依牛的筋骨纹理顺势下刀,使解牛得心应手,以比喻凡事顺其自然。而当引用在武学上,读者已能幻想当中情节。其他例子如:

阴阳八卦学说在中国有悠久历史。(百度百科)

《射雕》三部曲中的“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便是中国的阴阳学说引申。《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上的“桃花阵”便是按九宫八卦阵法而来、《倚天屠龙记》中描述张三丰武学,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原理引自《周易》等传统典籍中“太极圆转”等哲学;

《飞狐外传》中胡斐按“四象步法”,成功避开八卦门王氏兄弟的八卦拳,背后哲学便源于中国“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理;

《天龙八部》中段誉“凌波微步”,招式名称源自三国曹稙〈洛神赋〉,而武术逻辑是按《易经》六十四卦顺序方位排列而定。又丐帮“降龙十八掌”为至刚至阳拳法,十八式均来自《易经》乾卦(阳卦),如“亢龙有悔”,《彖》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等。

总结而言。金庸武学天马行空,虽然不是每次都会说明角色人物所打武功的明确招式,但透过以诗词、生活用具和传统学术原理融入其中,虽然天马行空脱离现实,却丰富了读者的想像,更富艺术感,增加其趣味性。

(1)陈墨《视觉金庸》

参考书目:陈墨《视觉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