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变了“鹅公喉”?|博士妈妈
“鹅公喉”并非成年人的专利,曾有研究发现,患有言语障碍的学童中,有近四成出现中度至严重程度的声线障碍问题,患者主要是受后天因素影响。小朋友为甚么会声沙呢?相信不难想像:学童经常会在小息、放学时大叫大喊;与兄弟姊妹争吵、发脾气、闹情绪;过度用声、不停口说话;或经常大声唱歌和扮怪声等,都是错误用声的例子,都是引致声线问题的主因。
究竟男孩子与女孩子情况较为严重? 答案是男童的声沙问题较女童严重,这或因男童较活跃,经常大声拉紧嗓门说话,容易令声带受创;或在嘈吵的环境生活,如家中电视机声浪过大、父母和家人都习惯大声说话,令孩子的声带绷紧和喉部出现过大张力。又或经常吃大量煎炸甜食等刺激性食物,也会令喉部组织产生变化刺激分泌,形成习惯性清喉咙。以上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儿童声带出现小结(俗称生茧)或生瘜肉及慢性声带炎。
患者的声线会变得粗糙和嘶哑,说话时常有漏气、不够气、走音及失声的情形,说话的音域变得狭窄,时有“吞字”的情况发生,同时患者大多容易感到喉咙及颈部疲倦。另一方面,儿童若因患病,如鼻敏感、扁桃腺肥大、听力及中耳等问题而影响到声线,则需从治疗疾病根源着手。
若儿童不懂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亦往往会令声线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其实无论大人或小朋友,都一定有情绪,很多小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不懂得用言语表达情感所以家长应该由孩子懂得说话开始,就鼓励他们多表达。当孩子哭闹,家长应鼓励他说出来,例如:“妈妈不让我买比卡超,我很不开心!”让他们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发生情绪的原因,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孩子的记忆很短暂,只要在事发时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孩子的情绪很快便会过去。
其实女孩子经常说话说不停,又或经常耳语、爱在朋友的耳边说话,压著声线,令到声带变得紧张,久而久之,也有机会出现声沙问题。我曾经见过,有一位女孩子很爱唱歌,由朝到晚都在唱歌,就连搭校车都在唱歌,但由于她唱歌时不懂用声,令到声带变得紧张及慢慢变厚,后来更出现声沙,需向寻求协助。我于是教她如何运气及正确的发声方法,令她能唱出悦耳的歌声,又不会伤及声带。
后天因素而导致的言语障碍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可参考以下小贴士:
1. 声线运用:当子女声音沙哑时,父母应提醒他们尽量减少大声说话或大声哭泣;避免用咳声清喉咙;避免长时间说话,让声带有时间休息。
2. 生活作息:少吃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做运动,保持心境舒畅。
3. 保护声带:避免子女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下成长,家长应留意一家人说话时的声量,以及尽量减低电视等所造成的噪音。
大家要谨记,一人只有一对声带,能够拥有清晰而悦耳的声线,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表达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更有助于我们与人沟通,所以保护声带应自小开始。
秦蓁博士 Joyce chun(专页:博士妈妈)
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博士,身兼言语治疗师、新加坡卓荟国际幼稚园校监、社企创办人于一身,育有两仔一女,爱钻研孩子成长,常透过小把戏训练学生及孩子,开设“博士妈妈”facebook专页,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