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银发市场宜顾及长者需要 政府须监管不良营商手法
消委会《风险或机遇 共建长者友善消费环境的研究》显示,约四成年长消费者在消费时遇到不愉快的经历,约三成受访者甚至遭遇不良营商手法。政府应尽快就长者及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设销售指引,并立法规定美容、健身等行业提供“冷静期”。
消委会《风险或机遇-共建长者友善消费环境的研究》显示,38.7%年长消费者在调查前的12个月内,在消费时遇到不愉快的经历,超过四分之一(28.9%)甚至曾遭遇不良营商手法,包括商户不诚实、产品/服务资讯不足、商户突然结束营业、受骗而遭受损失,以及遭受商户威吓等。当中以有关电讯、保险及旅游的问题较多。报道指有近90岁的高龄长者,被游说购买价值数千元高价智能手机,亦有长者购买手机“无限上网”计划,但刚刚交费后,上网数据就用罄。
银发市场扩大 长者购物仍存“脆弱点”
据统计处推算,65岁及以上长者的比例将由2016年的17%,增加至2036年的31%,即每三人便有一位长者。而消委会本周四(4日)的调查公布则指出,受访长者的平均个人月入为$9080,消费额为$6,326.8。
然而,即将扩张的高龄消费群,存在各种消费上的弱点,增加遇到不良营商手法的危机。消委会的报告将长者的“脆弱点”分类为四类,包括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及行动上的脆弱点,结果显示,长者遇到不良营商的机率随个人“脆弱点”的数量倍增。消费者的内在特质可能被不良商户利用。
商户培训不足 宜营造友善购物环境
外在环境方面,商业交易应建立在诚信之上,讯息不对称往往是消费者面对的问题。企业掌握着主动权且讯息充分,消费者则在讯息流动方面较为被动。未能精通科技的长者,难以接收即时而有效的资讯,使讯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恶劣,令商家较容易以讯息不对称的优势,在营销方面利用长者的信任,损害其利益。
另外,消委会调查提及的电讯、保险及旅游行业,不少有关企业都要求推销员“跑数”,一些不良商户为求业绩,追求利润最大化,雇员在受压下,可能为长者推销他们不适用的货品甚或作虚假的商品说明。同时,长者遇到不公时,碍于程序繁复,往往不知如何投诉及求助,成为商户的推销目标。
对商户而言,营销手法直接影响其长远业务发展,以欺瞒手法取巧,轻则影响企业形象与消费者信心,重则可能触犯刑法,商户不应利用长者的弱点,进行不良营销。面对长者的消费群扩大,商户宜加强员工在应对各类型客户的培训,让前线服务人员能以正确态度协助长者消费,并杜绝违反销售规定的行为,改善长者的消费体验。
政府应设销售指引 加强推广消费者权益
长者容易误中销售陷阱,政府应多加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现时虽有《2012年商品说明(不良营商手法)(修订)条例》禁止商户对消费者作出某些不良营商手法,但有关检控在《条例》实施的首四年只有311宗。早前“01观点”已就立法规定美容、健身等行业提供“冷静期”加以析述,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于本年7月表示,将进行三项加强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工作,包括就美容和健身行业服务合约订立冷静期提出立法框架。政府应进一步就长者及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设销售指引,保障消费者权益。消委会亦提出社区网络支援的重要,应向长者推广保障消费资讯等。
总的来说,银发市场有庞大发展潜力,要开拓高龄消费群,商户须了解长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素,而非使用不良营销手法欺瞒长者。政府应加强执法,同时循立法及监管渠道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