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Bones】著作《尸骨的余音》记南美恐怖缩头术人头买卖史
法医人类学家需面对的,又岂止尸虫与腐臭?李衍蒨在其著作《尸骨的余音》读书会中,向观众分享世界各地有关人骨的奇闻,有美国高中美术室内挂着的真人骨、有南美部落将敌人首级削肉缝合眼睑的缩头术、还有伦敦酒吧用人骨盛载的容器……多年来,法医人类学家透过专业知识及技术,将这些骨头迷思一一拆解。
缝上眼睑及双唇 炖头颅至缩小
《尸骨的余音2》中提到一则发生在南美亚马逊盆地的人体买卖奇闻。居于厄瓜多尔境内的舒阿尔族的原住民,流传着一种“缩头术”(Tsantsa)的文化。这源于当地人相信,一个人被杀后,灵魂会被困在头内,原住民将敌人杀死后,会交祭司在死者头颅颈背后双耳的底部弄一个切口,将皮向面部方向拉下,骨肉分离后,再以利器耳及鼻的软骨去掉,缝上眼睑及双唇;继而以特制容器取水煮沸,把缝好的头颅放到煲内炖一至两小时,令头颅缩小,再把头颅剩下的肌肉、软骨及脂肪去掉,把颈背切口缝起;最后将热沙及热石,倒满头颅与颈部的连结口后再吹干。祭司会将制成品丢进河里,或给小孩当玩具。原住民相信,头颅经过以上仪式,能瘫痪亡魂,防止他们进行报复,并将亡者力量转移至凶手体内。
即使这种风俗被西方视为不文明及暴力,不少欧洲探险家仍对此感兴趣,希望收藏这些头颅,原住民则提出以人头交换先进武器的要求。供不应求下,原住民由提供男性人头、变成女性人头、动物头,演变成提供以非生物仿制成的“人头”,其后这些“文物”被放进欧美等地的博物馆内。直至2016年,这些“人头”展品被拿作DNA化验鉴定,才揭发“假人头”事件。
美国高中美术室人骨模型牙齿不齐 惹师生怀疑
另一则与人骨有关的奇闻,发生在美国一所高中美术室内,一副被涂上白油的人骨模型一直挂在该处,因模型的牙齿不齐,引起师生怀疑,惟多年来无人得悉人骨模型的来源。法医人类学家将“模型”进行各类化学分析后,发现它竟是一名年约25岁、身高约158厘米的亚裔女士,生于1875至1920年,即原子弹核爆前的年代。翻查文献,十九世纪时美国有着合法的人体买卖,也是医学界刚认可做手术及解剖技术的年代。
李衍蒨解释,医学界起初使用死囚身体作教学用途,后来供不应求,市场便发展至挖坟偷尸,“还要专挑新鲜的来偷”,其后更有人为此杀人,“医学院一直知道这些黑幕,但没有人作声”,后来便有将亚洲地区的死尸卖到欧美作科研的生意,这就解释了为何一副亚裔女性人骨,竟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美国高中美术室内。
伦敦酒吧以人骨盛酒 外国网站拍卖标本
别以为人头买卖事件只在古代发生,近年亦有人利用真人骨制造商机。2015年万圣节,一间位于英国伦敦的酒吧,以真实的人头骨作为其万圣节特色饮料的容器;2017年中,有新闻报道指,印度警方在一个小村落内,发现共365件人骨,怀疑这些经过双氧水处理的人骨,将转售给医生及医学院使用,警方相信这些骨头均来自河流中的腐尸,估计有人把尸体打捞起来后,再经黑市转售。李衍蒨指,现时在外国拍卖网站仍可搜寻到买卖人骨标本的项目,有价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