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有外佣于工余时间“被禁足”、要求以9个月工资作招聘费

撰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由20多个非政府及社区组织组成的“香港公民社会反人口贩运专责小组”与联合国移民署合作,于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期间访问本港逾400名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的外佣。结果显示,有7成印尼籍和近半菲籍家佣在非工作时,无法自由离开工作或居住地方;亦发现中有三分一受访外佣,曾遭要求签署不合理债务协议,须向中介公司缴交高达9个月的工资作招聘费。组织成员、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批评,政府对外佣的支援不足,使她们不敢主动求助,要求当局尽快就人口贩卖问题立法。

调查显示,有7成印尼籍和近半菲籍家佣在非工作时,无法自由离开工作或居住地方。(资料图片)

7成印尼籍和近半菲籍家佣于工余时间“被禁足”

“香港公民社会反人口贩运专责小组”与联合国移民署合作,在去年11月至今年5月以问卷形式访问424名移民劳工。调查发现,当中有三分一的受访外佣曾遭要求签署不合理债务协议,须向中介公司缴交高达9个月的工资作招聘费。

调查亦显示,有7成印尼籍和近半菲籍家佣在非工作时,无法自由离开工作或居住地方。另有逾8成印尼藉及近半菲籍家庭佣工,担心辞去工作后会为自己及家人带来负面影响。

李卓人指,政府对受害人支援不足,使她们不敢主动求助。(资料图片)

组织促政府尽快就人口贩卖问题立法

在初步审查的1,037名潜在人口贩运受害者中,有约6%被识别为受害者。组织成员、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指出,现时本港没制定针对人口贩卖的法例,若移民劳工被欺骗或剥削,仅可以劳工法例作为法律依据,惟相关法例的刑罚轻,以及政府对受害人支援不足,使她们不敢主动求助,促政府尽快就人口贩卖问题立法。

保安局副局长区志光则表示,香港贩运人口情况并非常见,而入境处自2015年起引入识别贩卖人口受害人机制,在去年成功识别9名受害人,但他说解决人口贩卖问题仍需要靠与民间及国际组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