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小非洲】聚居横台山围村 黑人与村民渐共融:想分享热情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除了在重庆大厦聚集非洲人,哪儿还有他们的踪影?十年前开始已有非洲人聚居元朗横台山。在那儿开公司做汽车零件贸易的黑人Sylva说,元朗跟家乡尼日利亚很相似,空气好、密度低,住久了风景看去更几分似非洲。但八乡横台山是原居民地盘,黑人与他们两个族群怎共融?这班非洲人多年渴望获接纳认同,他们在香港有什么遭遇?摄影:黄宝莹、张浩维

上回提到Prince与同乡太太带记者走进他们的家,看一个香港黑人家庭的生活:【香港非洲人】居港25年仍被歧视 黑人家庭:回尼日利亚似游客

何解非洲人爱聚居元朗?

几年前香港人类学家Gordon Mathews的名著《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提到不少非洲商家1990年代到此尖沙咀重庆大厦从事着低成本跨国贸,联系非洲、中国大陆和香港;但除去从非洲来港寻求庇护的酷刑声请者,香港十数年来还来许多非洲人移民定居这城。

1993年来港做生意的尼日利亚人Prince一直定居新界,包括屯门、青衣至现在的元朗洪水桥。他的许多同乡,譬如Sylva和Diamond,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来港,他们同为商人,亦住在元朗。

Prince在元朗带记者家访时,沿路与几个华裔街坊打招呼问好,来港25年的他说,近几年才有本地人对他这黑人释出善意,主动搭话。(张浩维摄)

在这班非洲人眼中,元朗好似尼日利亚。“房子较矮和低密度,空气又较清新。”现居于元朗大棠的Sylva说。他眼见港岛和九龙的高密度楼宇如此高,形容只有元朗才让他感到舒服又有安全感。

Sylva早年住在元朗八乡横台山,在那儿做二手汽车零件生意,与非洲人做贸易。他见证横台山愈来愈多非洲人聚居,成为同乡来港生活和工作的起点。“初来香港做生意,人生路不熟,想有个照应,多数找同乡帮忙安顿,于是大家都聚在横台山。”

横台山村民 由歧视到学煮非洲菜

横台山如今有多个由非洲人经营的车场,不少黑人大热天时赤膊㓥车拆零件,傍晚收工就聚首村内空地饮酒聊天。记者想Sylva或同乡带路导赏这个元朗小非洲,但他们说那里的黑人或避忌传媒,记者较不好现场采访。

Sylva 18年前来港后,在香港结识菲律宾裔太太,决定落地生根,与她结婚成家。(黄宝莹摄)

八乡横台山是新界原居民的地盘,Sylva当年与同乡入村定居,起初围村人也有反感。非洲人喜欢热闹和聚会,经常集体行动,例如十数人围在村内空地见面联谊,或走进超市买食物饮品,令路过的村民多惊慌地望着他们,甚至不时投诉。他说,老一辈的村民更曾一脸厌恶地斜睨黑人,亦曾提起拐杖想敲打对方背脊:“呢啲皮肤咁黑,唔系人呀!系鬼呀!要打鬼呀!”

后来元朗区议会和八乡警署主动协调,发觉村民与非洲人相处的困难及误会,多因为言语不通,故相约双方见面倾谈,并由警察义工公余开班教区内非洲人广东话。“村民的不满,例如好嘈吵、联谊后没清理好地方,我们知道后就会改善,也想对方知道非洲人的文化。”Sylva说。至今天,这班非洲人已与村民熟稔得像老街坊,甚至有人尝过非洲菜后,特意到他们的店买来食材自己试煮。

访问这夜Sylva几个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子女也跟来凑热闹,对记者说喜欢香港,但不太熟悉家乡尼日利亚。(黄宝莹摄)

香港人是最冷漠的华人?

目前香港黑人少得连在政府2016年人口普查,也被归纳为“其他”种族,与居港拉丁美洲人合计共有3,700多名。香港非洲人协会主席骆美清(Camy)说,在横台山以外,一般港人对黑人感觉很陌生,在较多非洲人出入的其他元朗区域,部分街坊见到黑人也表现抗拒。

来港25年的Prince记得早年有人走近在他手臂揉一揉,说想看看他黝黑的皮肤会否掉色。“吓?我是天生黑皮肤的黑人㖞。”Prince以前对港人这些举动经常满脑“黑人问号”。Sylva以前常听到别人称他“黑鬼”,后来他问华裔朋友查翻译,才知道自己曾被负面地称作“Black evil”,感觉难堪地问为何自己是“鬼”,不是“黑人”或“黑仔”?

Prince去过世界各地做生意,他说即使在非英语国家,双方难以沟通对话,当地人对黑人的态度亦不如香港般冷漠又惧怕。“最简单,台湾同样是讲中文的地方,但我以英文问路时,那不谙英文的台湾人也会尽力解答;但我在香港,都未问下去,那港人经已耍手拧头,边说‘NO NO NO NO’边调头走。”

Prince、Diamond和Sylva(左起)称兄道弟,像香港本地人一样喜欢称呼对方“巴打”。(黄宝莹摄)

港籍黑人:港人多低头滑手机 关系难建立

Prince难忘有次在南韩迷路,推门问东主怎走,对方同样不谙英文,竟关门暂停营业,分文不收开车载Prince到目的地,自己再回店。“香港和尼日利亚同样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我们都识英文的,但华裔港人就是很少跟我们沟通。”在旁的同乡Diamond也摇头叹息:“有时与邻居同一部电梯,很想开口跟他们说话,但个个一入电梯,互相望都唔望,只顾低头玩手机。”Diamond觉得多认识本地人,与他们更熟络,或许能减低歧视,“但他们不开口沟通,又怎建立关系?”

Prince细心观察过不同年龄的香港人。他说全世界到处都是华人,但惟独香港的华裔对人很冷漠。他几次在公园看到小朋友各有各玩,较少凑在一起,“是不是香港人从孩子开始,成长都习惯独处,一个人自处,所以到长大后也表现如此?不愿打开心怀认识更多人,对邻居对陌生人,甚至我们都很抗拒?”

Prince、Diamond和Sylva说非洲人在港一样是辛勤的打工仔,他们平日各有各忙,却依然抽空设法筹办共融活动,因参加港台的电台节目制作,这夜访问前赶到录音室录制节目。
+5

想与港人建立“relationship” 认识“非洲”另一面

来港18年的Sylva后来有点明白为何华裔港人对黑人更抗拒。他从香港的电影电视和广告中,看到黑人的形象全是负面:持枪犯罪的粗犷男人、饥荒得瘦骨嶙峋的小孩。“其实非洲很大,贫富悬殊的差距亦很大。你听过阿布贾未?那是西非尼日利亚的首都,很繁华美丽,也很多有钱人。”Sylva说许多欧美人到阿布贾旅游后,皆对非洲改观,“只是很多香港人只想到游历日本或西方国家,没想过来非洲看看。”

Sylva费尽心思想如何让更多港人在他这族裔肤色以外,认识“黑人”是谁、非洲人有何文化。周末这夜,他与同乡匆匆赶到自费租借的录音室,录制电台节目讲非洲人的“relationship”,包括与港人交往的“relationship”,将于香港电台播放。Prince说近年不少非洲人与本地人相恋结婚,是最直接建立“relationship”的方法。“二人在一起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彼此更认识非洲和香港。而他/她又介绍亲友知道,一个传一个,网络愈来愈大,愈来愈多本地人认为‘非洲’也与自己有关系。”

香港非洲人协会曾断续有几年举办过家乡的芋头丰收节,邀请港人到场认识非洲文化和食物,但Camy说这几年因经费紧拙,又申请不到政府资助,难以再连年举办。(香港非洲人协会提供)

点击下图看非洲人在香港有什么活动好玩:

+20

申请活动场地难 盼分享非洲人热情文化

Sylva雀跃说一直想与港人分享非洲人的热情,例如一起跳非洲舞和打非洲鼓。“我们自小就懂跳舞和打鼓,红白二事也会这样做,以前是为了向远方的乡民传递事件或讯息。即使面对逝去的人,也会打鼓‘庆祝’他去另一世界享乐了。”

但他们要在香港推广非洲文化,多年来申请场地很困难。立法会少數族裔权益事宜小组委员会,去年底讨论为少数族裔提供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地区场地的文件中,康文署、民政事务局和民政事务总署多个政府部门皆对黑人或非洲人只字不提。Camy和一班非洲人对此很失望。“我们最想有社区会堂或场地举办非洲兴趣班或踢友谊足球,或能成功年年与港人庆祝非洲人的丰收节。”Prince苦笑说:“我们是少数族裔中的少数,经常被遗忘,但日子久了,我们让更多人认识,就愈来愈有存在感。”

香港非洲人协会好想港非共融,主席Camy曾向城规会申请改建元朗石湖塘一间废校作协会会址及康乐中心,打开门让街坊和非洲人聚脚同乐,“但石湖围村啲居民一听到就好反对,话唔想啲黑人走晒入来”,协会的计划无奈告终。她说过去区议会曾举办文化共融的活动,场内最终只有黑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尼泊尔人在“共融”,她感觉是种种族隔离。(黄宝莹摄)

Prince、Sylva和Diamond近月为了让更多主流香港人认识非洲文化,再度参加了香港电台社区参与广播服务,自制电台节目,今季第五辑在大气电波分享非洲人的感情故事,包括亲情和跨种族爱情和友情等等。《我是非洲人5:感情篇》(I am an African 5: Affection Chapter)播出日期: 2018/4/15至7/8(逢星期日)播出时间: 晚上9时至30分播出频道: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AM621可于港台网站(ptc.rthk.hk)及流动程式RTHK Mine收听直播或重温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