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廉航化”? 要以保障员工权益为前提 对冲燃油须谨慎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日本航空(JAL)月中正式宣布,今年将会成立新廉航,并以东京成田机场作为基地,提供亚、欧的航线。而香港的龙头航空公司国泰航空一直拒绝开拓廉航市场,但近日国泰表示,不会拒绝拓展廉航(never say never),态度有所转变。面对市场竞争,“廉航化”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同时,会否变相剥削员工。再者,过去几年,国泰都被指“赌输”燃油对冲以致公司亏蚀,三年累计蚀超过230亿元,直接影响员工福利,故国泰签订对冲合约时应谨慎,须向各层员工负责。

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卢家培接受《明报》专访时表示,近年廉航和全服务航空公司界线愈来愈模糊,现时国泰也有提供实惠价格的机票优惠,如每周二“出炉”的fanfares。他又说,虽然国泰没有完全转型廉航的打算,但会探索廉航模式。

“廉航化”非万恶 惟不应剥削员工

去年国泰为了增加收入,增加经济舱座椅数量,座位横排由“3-3-3”加至“3-4-3”,增加载客量,减低成本;今年又会更换省油飞机,将接收8架最新型号空中巴士A350-1000。乘客增加了,不代表国泰会同时增加机内人手,毕竟国泰这变动旨于降低营运成本。

国泰港龙航空(资料图片)

若然国泰增加座位却不增聘人手,就变相是剥削员工。公司业绩亏蚀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前线员工,公司或会藉减少加薪幅度、削减福利等降低营运成本的“技俩”,减少亏蚀情况。近年,国泰多次削减员工福利和人手,深化了“劳资对立”,令其形象“插水”,工会更多次批评国泰的做法及发起工业行动抗议。去年九月,国泰在部分长途航班旅客登机时实施新的人手安排,由经济舱抽调一名空中服务员到商务舱招待乘客,航班起飞后,才再回到经济舱执勤,可算是身兼“两职”,令员工疲于奔命。其后,国泰空中服务员工会发动会员一人一电邮向资方表达不满,要求撤回新安排。

以上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过住国泰工会发起的工业行动都离不开一个原因—工作量增却福利被削。虽然国泰仍未转亏为盈,但工会都曾主动提出减少加薪幅度,表示愿意明白公司处境,可惜国泰鲜有正视员工权益,提出加座位、减成本,却没有增加人手、减轻员工负担。业务转趋“廉航”不是问题,但企业应以保障员工为前提,而不是“用尽”每个员工。

燃油对冲须谨慎 向员工负责

另一方面,国泰员工对公司之所以大感不满,源于近年公司录得赤字,实为公司高层错判形势重手买下期油所致。燃油是国泰最大的营运成本,占营业成本总额大约30%,根据国泰三月公布的去年全年业绩,期内亏损12.6亿元,连续两年蚀钱,而燃油对冲在过去四年合计亏蚀了242亿元。

港龙及国泰女空中服务员未来可选择穿上长裤或短裙上班。(国泰港龙Facebook)
+10

燃油对冲的操作本属“买保险”性质,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利用对冲管理油价上涨的风险,以控制燃油成本,避免油价飙升令成本大涨。航空公司会与燃油供应商签订合同,订出一个价格,购买以年计的燃油量。假设现时燃油为50美元一桶,航空公司以70美元一桶向燃油供应商购买,并签订两年合同,即两年内燃油价上或下跌,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依旧是70美元一桶,若油价升至100美元一桶,对冲的作用就为航空公司“节省”了30美元。反之,航空公司就会多付了燃油费,但就较易控制成本。

早前有报道指,国泰计划要求旗下机师接受冻薪及削减退休金。(钟伟德摄)

一般而言,航空公司只做一至两成的燃油对冲,但国泰却异常冒进,对冲高达六成的燃油,签订的对冲合同更长达五年。不过,燃油格价浮动,而且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故价格波幅亦较大。合同的覆盖年期愈长,意味着燃油价格的愈富弹性(elastic),当中会影响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也愈多。正所谓,一指错,满盘皆落索,国泰“估错数”,加上已签订的对冲合同时间长,令本来油价下跌利好业绩的因素,瞬间变成燃油对冲亏蚀,全年业绩盈转亏。

管理层误判燃油格价走势,最后要向员工“开刀”。去年国泰因亏蚀,先后裁走一共600人,包括中高层和前线员工。尽管国泰被剔出蓝筹股,仍要向投资者负责,这是个严重的投资失误,管理层理应向投资者问责,改善投资、对冲策略。更重要的是,员工是公司的重要资产,用裁员来“找数、埋单”实属荒谬。国泰未能保障员工之余,反使他们成为“牺牲品”,本末倒置;说到问责,国泰管理层更应面向员工,向他们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