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独立玩具】向山寨厂创作致敬 “Bootleg非翻版”

撰文: 王嘉政 黄沛鹏 黄正轩
出版:更新:

曾几何时,香港是玩具制作之都,出口量全球第一,但自从制造业北移后,玩具业跟成衣、纺织等香港传统重点工业一样,逐渐消失。不过,近年人偶玩具厂牌Hot Toys和Enterbay,凭精致手工令香港玩具这商标再度扬威国际;除此以外,一众本地独立玩具个体户亦以另类方式,不买版权,不卖可爱,以二次创作、邪异、重口味等元素,为香港玩具业带来一股勇往直前的新浪潮。摄影:余俊亮

Awesome Toy Bootleg不是翻版

“进击的尸人”(Walking Cadavers)由外国邪胶品牌SPLURRT制作,Awesome Toy负责上色。这种“玩custom”的交流亦是独立玩具界常见的事。
不能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因为热爱造玩具,所以每次收回来的钱,也会马上投进下一次的生产上。
Awesome Toy
半夜看见Awesome Toy这只人面犬,也许会心惊胆颤,“粗眉大叔样配狗身”这个组合在视觉上已经颇为诡异,加上那撮乌黑亮丽柔顺的头发,吓坏娘亲。

有别于大品牌,独立/另类玩具品牌拥有无限可能性,于2013年成立的Awesome Toy(AT)可说是最Cult和最神秘莫测的本地独立搪胶品牌,其作品风格以“邪胶”和Bootleg为主,做法上亦有向过往山寨玩具厂的“踩界”方式致敬,可谓另类中的另类。“无资金拿版权自然就要另辟新径,而原创则是最好的路线。”AT主理人说道。“例如妖怪这种题材,不会有版权问题。”先后推出过日本现代都市传说中的主角“人面犬”和由猴头和鱼身躯干组合而成的生物标本“斐济人鱼”,最近又展开“未确认生物”新创作,他自言其创作风格是“估你唔到”,“基本上是不按章法,什么题材我也有兴趣。”

AT的离经叛道,亦见于Bootleg制作上。所谓Bootleg,原指在未经官方授权下私下制造商品,慢慢演变成一种独特创作风格。别以为是“老翻”,“在外国Bootleg是一种文化,甚至带有正面意味。同样地,日本搪胶玩具界,亦有‘海贼版’一词,指的是在生产后拿不到官方版权的玩具。不少‘海贼版’是用心制作,甚至比所谓正版还高质,唯独欠了一个印章。”AT解释Bootleg和翻版的分别:“而那些毫无创作成分,纯粹用正版来复模,目的是为了取代正版的才算是翻版。”

造型古怪的“斐济人鱼”,背景来自1842年的一场美国骗局──马戏团商人P.T Barnum把猴头、躯干与鱼尾缝合,再覆艺泥纸浆而制成标本。
AT以Bootleg经典机械人特摄片《百变龙》(Mach Baron)主角起家。推出各具特色的Fake Baron之余,亦找来不同创作人合作,在各自的创作涂上Baron配色。

没错,在妖怪以外,Bootleg亦是AT最大特色。AT主理人之所以坚持出完10款坚持出完10款“电子分光人”(Fake Spectreman,Bootleg自1972年日本同名特摄作品),全因对Bootleg的天马行空感到佩服:“当年《电子分光人》卖埠到巴西,可能因为巴西人喜欢蓝色的关系,竟然把原本金色的它改为蓝色制作漫画版。后来我又在一些全无关连的模型盒上看见电子分光人被修改为别的模样。一个正版竟然能衍生出如此多不同版本,又有创意又有趣。”而跟AT份属友好的品牌Skullmark旗下的Galaxy Commanders系列,更是“Boot上Boot”:把1970年代香港玩具厂TOMLAND参考《星战》玩具而生的Bootleg人偶重新设计,放大成搪胶版本,重现昔日香港玩具精神。可惜,即使精神回归,但AT仍自言Bootleg或“邪胶”的接触面仍然狭窄:“很清楚自己这类独立品牌的主要受众是海外玩家,某程度上很‘全球化’,本港市场只占小部分。但因为自己喜欢,所以继续做下去。”

左边不就是星战中的Chew?右边是三一万能侠?别让会,它们是Skullmark作品Galaxy Commanders中的Rookie(左)和Commander Gatta(右)。Commander Gatta的头部取材是三一万能侠,心口却是人体器官,趣味十足。

Don't Cry In The Morning 欢乐无穷

Don't Cry In The Morning创办人Ausan(左)和Kitty在吃饭时也会带着Sketch Book创作新角色,更会幻想角色背后的故事。
人生都有灰暗时刻,今日的香港更是满布负能量,我们的宗旨就如名字,不把昨夜的悲伤带到今朝。
Don't Cry In The Morning

搪胶以外,树脂玩具(Resin Toy)亦是另一样独立玩具制作人钟爱的创作形式,因这种配合模具浇注而成型的材料,有着极大可塑性,能够以雕刻呈现细节之余,设备和成本亦相对便宜──只要有心也能在家中小本制作。由Ausun和Kitty这对情侣组成的Don’t Cry In The Morning(DCITM),正是香港罕有的树脂玩具自家制作单位。热爱插画、并希望把画作以玩具形式立体呈现的他们,好不容易储足了成立品牌的资本,辞去正职全身投入制作,选择树脂玩具为起点。“我们的作品是要令人开心起来。这乐观的讯息不能言传,就以玩具来表达吧。”

喜欢踩双排轮roller的Kitty创作了这只以Roller Bunny Butty。别看它细细只,脚底的8个辘可是试过无数次试验才成功。

虽然DCITM的作品只有5、6厘米高,但其制作工序却繁复细致,“首先用首办泥雕出公仔的身体,再加热令它凝固定型。然后进入倒植胶模程序,待植胶干了,就再倒树脂,最后覆模翻模。之后还需要做打磨、抛光、打蜡等后期加工。”Ausun说起来轻描淡写,原来他俩事前并无这方面的经验,一切由零开始,在网上睇片自学,经历无数次试验和失败:“起初什么也不懂,发现公仔身体在雕刻途中断裂,便学会装上骨架;最麻烦是公仔内部出现气泡,最后特意买来抽真空机和压力罐,希望能够造出更通透的效果。”二人说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打机一样:“像过关打大佬,每个关口都有新难题,然后要不断想办法解决,例如公仔做好了,下一关就是揾喷枪,很有趣。”

DCITM的原创科幻角色Captain P,背景设定上是人和猪基因混合后的战士──男孩的科幻梦,有趣有趣。

材料一直在身边

全人手制作的DCITM,在购置材料和工具中发现香港独立玩具的可行性。“很多造玩具需要的器材和设备,原来在香港也能轻易买到。加上很多楼上模型店都是卧虎藏龙,老板和模型友亦有问必答……只是外人未必知道香港原来一直有这种玩具生态。”为了达到更细致的效果,Ausun和Kitty也灵活使用铁线、竹签和木条等材料代替雕泥刀,更培养出即兴发挥的本领。“香港过去是名闻世界的玩具代工工厂,但其实一直有很多designer默默努力,‘香港制造’可以说是一直在身边陪住我们。”

除了网络销售以外,DCITM亦于不同创意或手作市集摆档,“虽然现时市集多以插画和手作为主,参与的小型玩具品牌不多。但我们作品的反应和销量也颇理想。还有意想不到的交流,试过有内行模型友看得出我们用了抽真空技术,那一刻很感动!另外,香港仍有很多愿意花钱支持独立玩具的死忠玩具迷,前景也算乐观。”他们认为玩具气氛近年渐起,对独立品牌也是好事,“平有平玩,贵有贵玩。”

树脂和搪胶玩具创作人往往“想试就试”,想玩夜光、透明配色统统无问题。
玩具以外,DCITM透过饰物、贴纸等形式呈现自己的画作及意念。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