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宝儿病逝】演绎何谓雌雄同体 颠覆社会性别定型观念
染了一头鲜艳的红发,面上挂着妖野的妆容,穿上一身缤纷前卫的服饰,这是大卫宝儿于1972年首次以女性角色Ziggy Stardust,在英国Toby Jug Pub中演出时的造形。现在或许看似平平无奇,但在当时普遍保守的英国社会,大卫宝儿的说话、衣着、演出以至一举一动都颠覆着观众对性别固有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那一代社会的年轻人。
“在得州,有一男子叫我死基佬并掏出手枪对着我,但我只认为我穿的裙子很漂亮”
英国男性杂志《GQ》编辑琼斯(Dylan Jones)于2012年出版了一本有关大卫宝儿的书,名为《When Ziggy Played Guitar: David Bowie and Four Minutes that Shook the World》(意译:当Ziggy弹奏结他:大卫宝儿与他摇撼世界的4分钟),作者表示自己在少年时期已被大卫宝儿吸引。在70年代的英国,由BBC制作的流行音乐节目Top of the Pops拥有1400万名观众,“当大卫宝儿演出后的一天,所有人谈论的都是他”。
大卫宝儿1972年自创一名女性角色 Ziggy Stardust,并以她的身份发行专辑“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令他一举成名。因为他的演出,正正冲击着人们对“性别”的二元对立,完全混淆了观众对性别与性向的一般看法,让观众重新审视何为性别。
大卫宝儿:永远是在衣柜里的异性恋者
在舞台上,大卫宝儿身穿女性化的前卫服饰、戴上珠宝、化妖艳浓妆以及夸张的发型,给人尽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感觉。对于自己的性倾向,大卫宝儿也保持着一贯的模糊不清:他与Angie Bowie结婚,其后公布自己是同性恋,然后又说自己是双性恋,离婚,说自己“永远是在衣柜里的异性恋者”,跟着再婚。
美国乐评人法贝尔(Jim Farber)指出,大卫宝儿的出现,尤如为那个年代一众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模糊的年轻人织了一张安全网。大卫宝儿就像他们的启蒙,让这群年轻人在社会接受的情况下探索自己的性别。
“70年代的英国大都是单调及沉闷的,他让我们感到刺激”
同性恋概念社会建构 由行为变身份
虽然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同性之间有性行为并不罕见,但直到19世纪“同性恋”才由一种行为变成一种身份。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性别及女性研究助理教授萨默维尔(Siobhan Somerville)指出,“同性恋”及“异性恋”是西方文化发明的概念,西方人要去到19世纪末,才开始认识到性倾向是由性欲及性行为所介定,所以才出现“同性恋”作为一种身份认知的概念。大卫宝儿模糊了所有性别界线,所以在这件事上,根本难以用语言来准确形容他。如果有人说“性别流动”是正确,那么大卫宝儿终其一生就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也就是因为他,为往后破除性别定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