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永不可能达到所有人的期望 不如做自己
最要勇气的事,不是做英雄。而是无视别人的目光,坚持自己觉得对的事。
讨人喜欢是天性-婴儿卖弄“可爱”求生存
介意别人的目光、讨人喜欢原是我们的天性,可追溯到人类祖先,亦可从婴孩时候说起。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是群居的,需要别人的接纳来生存。被排挤而落单,也很难存活。
有没有发现就算你不特别喜欢小孩,但见到婴儿对著你笑,你也会不由自主的掀起嘴角?所谓“适者生存”,婴儿的“可爱”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让成人甘愿不辞劳苦地照顾。
到我们慢慢长大,我们都离不开别人的肯定。由在家中、学校、工作到爱情,由小到大都慢慢意识到别人的肯定总能带来很多好处。犹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说话,还发现说哄人的话别人就会眉开眼笑。有一次,校车的保母会把小礼物偷偷塞到我手里,叫我别告诉别的小孩。那小小的“优越感”慢慢发芽,摸清各人的期望后就会跟著做。例如家人要你读书好、老师要你在她说话时安静,发问时你要举手解答等等⋯⋯于是那份“肯定”渐渐不再是小奖赏,而变成需要,忘掉了我们不再是孩童,没了别人照顾并不会死。
别人对你的期望?根本不重要
这根种下来就很难拔掉,讨人喜欢由呱呱落地的一刻是生存需要,但永不止境的达成别人的期望也会令那个“真我”抽干死掉。得到别人喜欢当然能获得很多好处,但长大后的世界不止有老师、家人和同学,令身边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可行吗?
要别人喜欢自己,莫如要别人觉得你美和成功。但这两套标准不但十分主观,而且每人不同,任你如何都追不来。先说美,近年外国兴起“爸爸身型”男生,厚实又有安全感,但Men’s Health近日作出调查,访问100 位女生会否跟“爸爸身型”男生约会,约5成的人根本不在乎,只有一成多的人只约会这身型的男生。在香港,则有些喜欢追求品味及细节的“文青风”男生,也有女生喜爱健硕、热爱运动的健美男生。关于美这回事实在过于主观,你跟本追不来。
至于成功,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觉得成功是有稳定收入,有人觉得要在中环工作,有人则是做喜欢的事,但又能糊口。世上根本没有一种“成功”是人人认同的,更重要的是,别人的意见真的重要吗?若觉得不能达到别人的要求就是失败,不但令自己无所适从、降低自信心,还令自己长期不快乐。
你只需达成一人的期望-就是自己
若把别人的肯定当成是必需品,那实在太危险了。其实,我们的自我肯定是可以向来寻求的。但要令自己的价值不建筑在别人身上,还是有些“小贴士”,需要时间和心思练习。
1. 留心每天的小进步
若你为别人的闲言闲语或无赏识而感到沮丧,就应该转移视线,留心每天自己的小进步。那怕是芝麻绿豆的事,如没有发伴侣脾气、侍应态度恶劣时你用气度及微笑回应、今天工作效率提高、下班后做了瑜珈等等。这些小事都值得鼓励,因为正正是一点点的进步造就“大成功”。当笔者在做无关痛痒的工作时,我就会想,我们永不知道这经验会否在日后能派上用场。就如乔布斯也不知道书法会造就他的成功。
2. 不要比较
所谓“人比人,比死人”,每人都有自己的轨迹,硬要跟别人比表面风光,根本毫无意义。有时笔者看到身边朋友十分优秀,高薪厚职,专业人士,心想同一个教室走出来,差别为何会这么大。幸得男友提醒,每人的成功不一样,只要你是向著自己的目标,拾级而上就可以了。而且,你容易看到别人的风光,而不见背后的辛酸。
3. 意见还是要听,但决定留给自己
赞美的话不是很多人说,普遍的人都喜欢留意缺点,仿佛批评能提高他们的地位。虽然上述说到别人怎样看你根本不重要,但有建设性的意见却可令我们进步。因此,意见还是要听的,只是要先分辨是否正确,若只是无理批评、恶意中伤、毫无论点论据等,反映批评者只是无知或无聊,根本不用计较,一笑置之便算;但若经深思熟虑发现,所言甚是,便要好好学习了。
Source: Science ABC, Men's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