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湾变天】30年医馆留住旧区情 “黄飞鸿徒孙”不敌重建
土瓜湾因为沙中线铁路的来临正经历转变,是好是坏?是晴是雨?荣光街重建项目是10年来最大型的重建。生活30年的跌打馆店主 ── 黄师傅,目睹土瓜湾的改变,无可奈何,见证社区的衰败。
土瓜湾的黄师傅
黄俊师傅已67岁仍声如洪钟。街坊行过,连声问好,称呼“师傅”。他健谈,毫无架子,小朋友都爱走入舖头玩耍。
黄师傅常常听到宝芝林故事,爷爷跟同门师弟、创立珠海书院的陈济棠最稔熟。黄师傅小时候听着长辈讲旧故事,陈济棠身怀绝技,曾经用手来回抚摸马只一次,旁人再剖开马只,发现马骨全碎。因为绝世武功,其后参军,飞黄腾达,当上广东军阀,人称“南天王”。
医馆位于重建区内,沙中线来临之日,就是他被迫退休之期。他在土瓜湾住上30年,怀念昔日社区的单纯,可惜不敌社会的转变。
不变的邻里情
他是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批大学生,1980年在广州教育专学院毕业,其后在学校内学功夫,学会跌打。他有独特心得,结合中医和跌打的疗法,不论风湿、膝头退化或旧患,也难不倒他,声名响遍土瓜湾。他眼中,跌打不止是赚钱,也是帮人。
他回忆︰“有位伯伯说右膝头痛楚,诊疗后,收取诊金。他却说没有钱,银包只有40元,最后只收40元。”又试过有客人看完一只膝头,再为另一只敷药,说要外出取款,却去如黄鹤。他坦言无所谓,只是“我失去几百元,但他损失一位医生,走过这条街,也要鬼鬼祟祟。”
变质的旧区
“梁振英年代,我终于忍不到,要移民。本来想去洛衫矶买房子,却不敌国内资金,被抢先一步,唯有回来土瓜湾。”眼中的土瓜湾买东西方便,居民品流不复杂,文化程度高。30年来这里没有大变,社区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非常。
近几年,政府不理会卫生地区问题。街坊卫生变差,他指着一旁道︰“街头很多垃圾,无法清理,日本、外国都不会这样子。”人的质素低落更看不过眼,“庇利街入夜会有人在街上喝酒和打架。”他相信重建可改善土瓜湾,但自己却不能受惠,多个重建项目令老街坊四散,损失很多熟客。